郑鹏飞: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副会长、德国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泉州顺美集团公司总经理
□商报记者 戴厦铃/文 戴晓晖/图
“刚刚有一拨澳大利亚的客户参观考察之后,对我们这些融入西方文化元素的工艺品十分满意,有望获得一笔大订单。”郑鹏飞面带微笑地对记者说。
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近两年来,作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陶瓷出口企业境遇不尽相同。而顺美集团去年出口反而持续增长,这几年都名列德化陶瓷出口第一。顺美集团何以能“逆市飞扬”?郑鹏飞把原因归结为文化强企带来的新机遇。
窗口 造陶瓷生活馆
文化强企,在顺美集团今年重点打造的陶瓷文化生活馆得到了体现。文化生活馆内分有国际文化区、礼品区、茶具区、大师作品区、DIY体验区等不同的区域,将德化陶瓷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在国际文化展示厅,世界各国的文化、民俗都在陶瓷工艺品上得到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圣诞节系列、情人节系列、丰收节系列、复活节系列、玛雅文化系列、格林童话系列……产品造型别具一格,十分惹人喜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迪斯尼卡通人物、圣诞老人……置身于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中,俨然进入了西方童话世界。
顺美集团在产品开发上不但融合了传统的德化陶瓷文化元素,还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异域文化特色巧妙融合,这是顺美集团在传统陶瓷设计上的创新成果。
“在这里,不用走出国门,便能感知世界的缤纷色彩。”郑鹏飞说,“不管世界各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哪一宗教哪一地方习俗,只要提出要求,我们就能按照它的需求植入当地的文化,让产品更适销对路。”
郑鹏飞说:“德化陶瓷历史悠久,公司一向注重品牌效应,集团正在加大陶瓷文化生活馆的建设,让它逐渐成为工业旅游、陶瓷文化DIY、展览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区,成为游客了解德化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突破 特色文化的融入
顺美集团是在1986年由郑氏后裔郑泽洽和妻子带领兄妹创办的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彼时,小作坊还只有生产陶瓷的原辅材料,随着德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德化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顺美集团也逐渐转型开始生产瓷器。1998年兄妹家族企业组建“福建泉州顺美集团公司”,同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获自营进出口权,自此开始走出国门,引进海外人才,带回国际陶瓷文化。
顺美集团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陶瓷企业,产品八成外销,富含西方文化味道的陶瓷产品在欧美市场上很畅销。
“我们从各种节日文化入手,将传统制陶工艺与现代理念巧妙融合,生产具有异域文化内涵的陶瓷产品。”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这就是其产品打开国外市场的法宝。
展厅里,拉斯维加斯的水晶球、埃菲尔铁塔、迪斯尼游乐园的杯子……这些具有各国旅游景点元素的陶瓷工艺品,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些也是顺美的主打产品。去年第三季度,福建省圣诞用品出口大幅缩水,顺美的产品出口却同比增长近20%,实现“逆市飞扬”。
相较于相对成熟的国外市场,顺美的国内市场刚刚起步。“我们以前并未认识到国内市场的潜力,眼下积极调整经营战略,设计团队正尝试着借鉴外销积累的创意能力设计出能表现中国文化的陶瓷工艺品。”郑鹏飞说,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陶瓷产品,这是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开拓 旅游纪念品市场
陶瓷旅游纪念品如何对接市场?郑鹏飞认为,德化急需一个会展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博览会,将陶瓷产品推广出去,而陶瓷产业要根据产品销售范围,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如果是销往全国各地的旅游产品,不一定要融入福建本土元素,只要是中华文化元素都可以融入;如果做福建的文化旅游纪念品,当然要跟福建本地旅游景点的相关文化元素结合。”
然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受区域性限制,往往销量有限。“如果生产具有武夷山元素的陶瓷产品,就会受到销售渠道、销售对象、销售方式的影响。”郑鹏飞说,“而对于开发这样的产品,一般要销售几千个才能收回成本。”
眼下,顺美集团的设计团队正在尝试把土楼等福建元素融入陶瓷文化产品中。
“德化旅游正处在转型期,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市场区分也不够,缺乏针对特定的旅游市场开发产品。”郑鹏飞说,政府应引导陶瓷企业充分认识陶瓷旅游的价值,携手把瓷都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旅游的文化氛围做得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