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暖男”翁超茶:危机下播种春天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阅读量:4438
翁超茶
 
  他有着温州商人的果敢与智慧,也有着中年男子的沉稳与内在。他善于审时度势,在经济遭遇“严冬”时把握机遇,不断播种春天的希望。
  文/徽徽
  他8岁挑担子、走山路,16岁做学徒、练木工,19岁“大师傅”、精手艺,25岁当厂长、二把手,27岁办企业、闯商海。
  1986年底,翁超茶在温州当地打工制做小家具,手艺被三明将乐一家企业看中,19岁的他也就来到了福建,做起松木、杂木类等木制玩具的开发生产,一直到1994年。
  这一年,在老东家的鼓励下,他拿出兜里的几千块钱,再从亲朋好友那里,最终筹到了办厂需要的5万块钱,“利息两分。”
  那时,技术,是翁超茶的优势。除此,他没有更多资本。工厂设立后的四五年里,他一直“接单开工。给什么做什么,给什么能做什么!”由于技术过关,产品过硬,1999年,他的企业还成长为将乐县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不仅如此,他还在木材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开了用中纤板做家具的先河,公司还为此获颁了政府“科技型企业”的牌匾。
  第二年,他乘胜追击,到福州金山设厂,逐步改善公司营收状况。
  2007年,一个450万美金的订单砸向翁超茶,并成为他事业的转折。“考察到签单还不到一周!当时广东企业都不敢接,算不准能不能按时交货!”通过朋友介绍,这家德国企业的香港办事处找到了翁超茶,那时,鑫家荣木业有限公司在长乐只有3幢厂房,“产品结构和品质都不错,可公司规模不大,3个月交期,能吃得下?”
  当双方坐下来交谈时,他向客户讲起了自己入行、起步、创业的故事。“他认为我从一个普通学徒做到现在,不简单,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是稳固的、值得托付。”翁超茶说,其实,这笔生意得益于他经营观念与思路的转变,在那之前,他从广东招来大量技术人才,“广东能做的,我们福建也能做!”
  赚了一大笔钱之后,翁超茶首先改善了厂房的消防等安全设施,第二年又买了另一幢厂房。
  接下来,他“以租代买”扩大规模。“攒些钱,先租厂房生产,等有钱了再一幢一幢的买下来!”翁超茶已经做好了长远计划。如今,他已有两万平方米的厂房,每年向德国、法国、澳洲、北美、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供货,年销售额增幅达10%-20%。
  众所周知,要获得订单,并不容易。翁超茶带领自己的研发团队,根据订单图纸进行打样,并根据畅销产品的设计思路进一步研发,主动向客户提供十几、二十款等更多选择,“市场就越拓越宽了。”
  实际上,在家居行业,国外市场的争夺同样激烈,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价格血拼更是家常便饭。
为避开价格战,从2009年开始,翁超茶就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每年投入几百万元研发经费,不断推陈出新。比如,他将竹与木两种材质结合,开发出许多含有竹或木元素的家具,而不仅仅是全板式或全竹产品,这样,他就降低了竹制家具的成本,提高了板式家具的品质,最关键的是,发现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市场地带。据说,目前,鑫家荣已经获得50多项产品外观与结构专利。
  去年,在出口不振的背景下,翁超茶不再依赖他人的外贸订单,设立了属于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他庆幸,今年比去年的生意理想,自己公司接单量占到了订单总量的近40%。上半年,为节省员工成本、建设环保型企业,他又投入一千多万元从台湾引进3条生产线,“在做好国际市场的同时,拓展国内市场,打响企业品牌。”
  同时,他还投入了两千多万元,建设员工宿舍与办公楼。“企业条件改善了,我就想,应该让员工也住得更舒服些,他们原来住的也是公司租下的公寓楼,企业自己的会让人感觉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