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铮:“土”里淘金的美食探子
时近金秋,农副产品进入了丰收的季节。
每年这个时候,是林志铮最忙的时候,在他位于丹水池、占地3000多平米的食品加工厂里,机器日夜运转,将他从福建老家采摘回的最新鲜甘甜的桂圆、红枣等果子分装成袋,或装进精致小盒,然后运往武汉及湖南、河南、重庆、长沙等中南五省市。“每天至少分装二三十万元的干果、土特产。核桃批发市场上,有一半的货来自我们惠林食品公司。”林志铮说。
不过一夜时间,果子们还带着枝头的清甜,便已被送到食客们的餐桌。“在武汉设加工厂,是惠林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贵在新鲜,当初惠林选择在武汉建厂,就是看中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但在林志铮心里,早已将生活了22年的武汉,视为第二故乡。
“在工地上干活儿又累又脏,一天才挣20元钱”
被一套音响“刺激”独闯武汉
性格温和的林志铮尽管言语不多,不擅喝酒不爱打牌不懂交际,但这并不妨碍他生意越做越大。“做生意和气生财,自己固然要赚钱,但也必须让别人有钱可赚。”林志铮的经营理念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只取六分利”颇有几分相通之处,正是不吃“独食”,讲诚信,让他赚到了好人缘。而这一点,对于喜欢抱团的闽商来说,尤其重要。
有趣的是,林志铮踏上从商之路,却是源于一套音响的诱惑……
林志铮的老家在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永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山村,而梧桐镇就如世外桃源般静静地坐落在永泰西南。永泰地貌是“三山六海一分田”,山多地少,为了谋生,当地人在山上大量种植李果、青梅、板栗、柿子、柑橘等果树。
因为家境贫困,林志铮早早就进入社会讨生活,头脑灵活的他意识到,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根本养不活一家人。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到老乡承包的工地上做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干活儿又累又脏,一天才挣20元钱。”
但直接“刺激”林志铮创业的导火索,是他一次到镇上逛街的经历,“我没啥爱好,就是喜欢听音乐。我在商店里看中了一套音响,结果一看价格心就凉了,要5万多元钱呢。按我的收入水平,就算不吃不喝,也至少得攒七八年的钱才买得起”。
于是,林志铮下定决心自己创业,改变命运。
1992年,林志铮背着一个小包来到武汉闯天下,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服和300元钱。那年,他24岁。
“福建人崇尚三分本事七分胆,不喜欢存款就喜欢创业”
租柜台卖特产赚到第一桶金
到武汉之初,林志铮帮有钱的老乡卖土特产,比如莆田的桂圆、花菇、银耳等,“那时福建省农科院培育出优质银耳,在当时还属于稀罕物,一些福建老板瞅准了这个商机,到武汉时就拉一车货。我没有本钱大批量进货,就帮他们跑市场做销售。”
彼时,武汉市场生意好做,林志铮回忆说,他亲眼见证了有人3天前还是穷光蛋,3天后就成了百万富翁的奇迹。这更让他坚定了在商海里搏一把的信心和勇气。
在陌生的大武汉,人地两生,林志铮跑销售的难度可想而知,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在短短时间跑遍了武汉三镇,挨家挨户推销银耳,很快,他就对武汉的每一条背街小巷了如指掌。他也在推销产品中自学了经商之道,“手快脚勤嘴甜,当然产品质量是根本,做生意要想长久,必须讲诚信。”
此外,年轻的林志铮做生意喜欢创新,他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请了一些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会主席品尝福建特产,并通过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事实证明,林志铮当初的选择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到武汉9个月后,我就买了一套梦寐以求的音响”。
1993年,林志铮在跑市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机会,“当时我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