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青年雕刻家孙文勇:继承与创新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3-07-15 阅读量:3274

  文 马运根

  近年来,青年雕刻家孙文勇作为福建省木雕艺术界的一颗耀眼新星分外引人注目,从艺二十多年,他继承传统木雕技艺,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形成独特的雕刻技艺和意韵。
  “获奖专业户”
  孙文勇现为中国木雕艺术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与他见面时,行友们经常打趣他是“获奖专业户”。下面的获奖作品统计可以看出他的名至实归:
  2007年《沉思》获第六届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暨园林碑石博览会“惠艺杯”雕艺精品大赛金奖。2008年《天伦之乐》获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鸿福齐天》《慈航》分获首届“海丝”工艺品博览会“海丝杯”金奖、铜奖;《其乐融融》获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悠闲自乐》(与妻子合作)《三打白骨精》分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铜奖;《公孙弈趣》《消夏》分获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铜奖。2010年《觅踪》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银奖。2011年《戏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银奖;《邓小平》获首届“星火奖”中华文化艺术大师艺术珍品大赛金奖;《觅踪》获第六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2012年《人间有正气》、《公孙情》分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银奖。
  1971年,孙文勇出生于泉州市惠安县的雕刻世家,他的父亲孙顶奎是福建省著名木雕艺人。孙文勇16岁随父学习木雕技艺,20岁左右就跻身能工巧匠之列,参加了泉州承天寺的修复工作,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
  父亲的意外去世,使习惯于老人家指点的孙文勇一度迷失了方向,不久又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苦练木雕技艺,寻找发展之路。他曾多次前往泉州向中国木雕大师卢思立取经,得到大师的悉心指点,从而认识到木雕艺术贵在创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首先必须真正掌握传统工艺。
  为了提高木雕技艺与创作水平,2000年他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在惠安举办的雕塑培训班,全面系统地接受了包括素描、塑论,以及人体雕塑、现代创意在内的雕塑培训,在不断摸索实践中,他大胆把现代意识融入传统雕刻,逐渐形成自己的雕刻风格。
  继承与创新
  近年来,孙文勇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弘扬和谐的弥勒系列,还是弘扬正气的钟馗系列,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细雕刻而成,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黑檀木五福木雕堪称孙文勇弥勒系列的代表作。乍看五尊立式弥勒佛皆大腹便便、神态安逸乐观、蔼蔼然笑容可掬,仔细观赏,你才会发现他们的细微差别:肩上附着蝙蝠的佛祖是“五福•福到”,左手拿着金元宝的佛祖是“五福•财到”,右手捏串珠的佛祖是“五福•富贵到”,右手持如意的佛祖是“五福•如意到”,双手交叠拿串珠的佛祖是“五福•悠闲到”。
  如果说,这些道具是传统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具有举重若轻的艺术功效;那么,颇具夸张的垂垂然大耳朵,胖大的躯体与衣服的天衣无缝的过渡,无疑是一种创新,令人惊喜,给人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作品经过仔细打磨,光彩照人。有了这道工序,纤尘不染,似乎时间也奈何它不得。
  香樟木雕《钟馗夜巡》通过平雕、细雕、线雕、透雕、浮雕的错综运用,生动刻画了钟馗这个民间乐道喜闻,以镇宅、驱邪、捉鬼著称的的小神。
  你看,他一手撑伞、一手提灯,身佩宝剑,大步流星地行进在夜路上;他环眼圆睁,目光如炬,眉毛竖立,胡子拉喳……大师对钟馗表情、动作的刻画极具穿透力,使人真切感受到这是个面容丑陋、疾恶如仇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