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蔡金榜:三代开始了磨炼之路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2-12-27 阅读量:5218

/
 

  半个月内,金威集团董事长蔡金榜接连迎来了3件大事,作为金威集团旗下的事业项目,金威假日酒店本月拿到了国家四星级饭店的招牌;紧接着,他在泉州市慈善总会捐资设立了蔡金榜家族慈善基金,总额500万元,又在洛江捐建“蔡金榜教学楼”205万,是他在慈善事业上的两笔大捐款。

作为知名的泉籍华侨企业家,蔡金榜33年前携全部积蓄回国投资兴办实业,先后涉足旅游、拉链等产业。在中国拉链行业,他一手创办的金威拉链KPP商标,依然是中国拉链十大著名品牌。在积攒了足够的资本,蔡金榜随后转身进军房地产行业,并缔造了金威集团。

年过七旬,蔡金榜仍然执掌集团门户,事无巨细仍需他亲自拍板。面对企业接班问题,摆在他面前的已不是二代接班这么简单,作为新生力量的三代,已开始了磨炼之路。爷爷到孙子的传承,在企业中会如何上演呢?

缔造蔡氏王国

蔡金榜的前半生在海外度过,后半生,他毅然决定回国创业。1979年,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蔡金榜,在众多亲友的反对声中,毅然决定来到厦门投资兴办实业,至今发展成为集房地产、旅游酒店业、五金工业、物业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外资企业。

《老板周刊》:您是第一批回祖国创业的华侨之一,当时您回到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祖国创业,是如何考虑的?

蔡金榜: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我最早是在菲律宾,之后才到香港,30多年前祖国还不强大,华人在海外没有什么地位,即便再有钱,很多外国人都瞧不起你。祖国改革开放的讯息一传出来,我第一个反应是一定要回家乡投资。大凡在外创业的游子稍有成就,一旦祖国家乡需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国家倾心尽力。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劝我别回来,形势仍然不明朗,是不是再观望看看?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但是我还是坚持回来了。

《老板周刊》:这33年来,您在厦门和泉州都投资哪几个行业?

蔡金榜:我在1979年回国,一年后,我在厦门和闽侨旅游贸易公司合作组建厦门旅游汽车服务公司,从日本进口一批旅游小客车到厦门。之后我又在石狮投资创办了彩色照相冲印,公司引进柯达的产品;并于1984年在厦门投资2个项目,1989年,我开始进入泉州,创立了金威拉链,当时福建省出口箱包、服饰所需品牌拉链紧缺,几乎都是进口YKK的拉链。为此,我从日本等引进先进的设备,加上产品质量过硬,很多服装企业放弃了YKK转而选择金威拉链。不久,陆续创立了闽侨航空旅游城、房地产等项目,并在1993年成立金威集团。说实话,我们一路走过来挺不容易的。

《老板周刊》:金威集团发展至今已涉足多个领域,作为老本行的拉链行业今年如何?

蔡金榜:金威拉链现在是我的大儿子在管理,近年我们并未受太大影响,关键是保持质量的稳定性,因此留住了许多优质客户。金威拉链定位中高端客户群,虽然价格比同行会高一点,但很多客户依然选择金威拉链。不过,我现在的时间还是放在房地产行业。对于公益事业,金威集团和泉州市慈善总会签订认捐慈善事业意愿书,设立泉州市慈善总会蔡金榜家族慈善基金,基金总额为500万元,将用于慈善助医、慈善助残、慈善助学、慈善助困、慈善公益等五大方面。

 

传承:第三代的接班

摆在蔡金榜面前的已不是二代接班的问题,而是冉冉升起的第三代。在企业传承的环境里,爷爷对孙子的爱,蔡金榜选择的,不是给巨额资产、名车,而是予以磨炼。蔡金榜对孙子的第一句话是“你可以来公司实习,但不许到我家吃饭,要与职员同等生活”。

《老板周刊》:作为一家家族企业,您如何管理?

蔡金榜:我们虽然是家族企业,但是从很早以前就是以公司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在当时福建的企业里是比较少见的。我有3名子女,管理集团内的不同产业,但是他们都是领工资而已。就算是我的母亲及妻子,也是同样领工资,公司里赚的钱,继续投入到集团的发展中来。我给子女们差不多的工资,至于是多花钱还是节俭,过什么样的生活,都由各人自主。

《老板周刊》:这些都是您为子女安排好的吗?

蔡金榜:这个当然是我安排的,但是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优点来定的。我的孩子都是特别脚踏实地地办事,我对这些子女都很放心。老大和老三都是儿子,老二是女儿,他们做事都非常踏实。现在最关键还是第三代。一个企业家自己做得多好并不代表就能成功,二代三代能否成功才是真的成功。

《老板周刊》:您已经在做第三代的规划了吗?

蔡金榜:一个企业家自己做得多好并不代表就能成功,二代三代能否成功才是真的成功。我现在有8个孙子,4男4女。大孙子23岁,大学毕业了。我现在就开始培养第三代。他之前在香港读书,后来到加拿大。去年回来,先是在高校实习过一段时间,后来跟在我身边学习,在我的酒店当营业部主任。

《老板周刊》:您如何培养孙子呢?

蔡金榜:我的这个大孙子也是非常好,这点我几百个工人都承认的。去年来公司,我跟他说,你在我身边学习,但是你不能在我家吃饭,一定要跟工人同等吃饭。我问他行不行,能行你才来,他说行。就这样跟着我的职员三餐吃食堂。你想想,一个个刚刚从加拿大回来的年轻人,跟职员一起生活。持续了好几个月,现在很多年轻一代都办不到。我这么做是要给他一个习惯,告诉他这才是生活,不要以为现在的产业有那么多那么大,生活不缺钱,可是现实不是这么容易的。

□蔡金榜语录

一个企业家自己做得多好并不代表就能成功,二代三代能否成功才是真的成功。(记者 林淑芳 田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