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杂志-闽商网讯(林仙平)1978年到2017年,40年改革开放,福建GDP总量增长了485.6倍,这个速度在各省份中高居第一。福建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从第23位上升至第10位,是位次上升最多的省份。同期,福建人均GDP增长了271倍,在各省份中也位居榜首。
●2018年,福建省生产总值3.58万亿元,增长了8.3%。GDP总量保持各省市前十强;增长速度仅次于西藏、贵州、云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名列全国第五,在东部沿海省份中第一位。
●2018年,福建以9.2万元的人均GDP,名列全国第六;折合约1.4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福建的这些成就,是在国家改革开放战略指引下,福建省委省政府聚焦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功,也是福建人勇猛精进、奋发有为带来的。同时也与海外闽商,尤其是东南亚闽商对家乡的投资、支持密不可分。伴随福建经济蒸蒸日上,在未来也将给海外闽商,包括东南亚闽商带来新的机会。
因为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下,福建已经从一个穷山恶水的崇山峻岭中突围而出。
基础设施领先全国
2015年7月1日,合福铁路的正式通车,这标志着福建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至此,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合福高速铁路、赣瑞龙铁路等7条高铁,造就了福建市市通高铁的壮举,高铁里程位居全国第三位。
2015年12月26日,随着邵武至光泽、延平至顺昌、莆田至炎陵莆田段、福州绕城东南段、宁连福州段和宁德段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福建省成为全国第4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二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将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半封闭状态的山区省份,发展成通达无碍的经济圈,福建总是令人惊喜。更遑论遍布沿海的深水港,通达全球的航空网。而“数字福建”更是引领了数字中国的起源。
产业集群已具规模
在2019年1月14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省长唐登杰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福建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358家,福建千亿产业集群达16个。
而根据福建省发布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福建力争培育形成20个以上产值(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重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计划中,既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制鞋产业集群、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石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茶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等传统产业集群,也有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集群、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动力电池和稀土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集群、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截至2018年,福建数字经济总产值达到1.42万亿元,占福建省GDP总量接近40%。这新产业新动能,福建已经起航。
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
福建已经成为创业热土。
但这些还不够,因为在向未来探索的过程中,福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全力以赴,因为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省份,福建省被定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福建进入新的一轮黄金发展时期。
作为“海丝”核心区,福建省着力打造“海丝”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并以福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开发区等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5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
2014—2017年,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055.5亿美元。
到2018年,福建自贸区共推出实施创新举措12批310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110个。福建自贸区的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实现了从企业注册到注销全流程覆盖,让区内新增企业超过7万户、注册资本达1.6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4.6倍和7.1倍。
2018年12月,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全会部署了8个方面、93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举措。
2019年初,福建出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表示,福建将用好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深化闽台融合上有更多先行举措,在凸显“海丝”核心区效应上有更大作为,在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有更多创新成果。
2019年第一季度,福建GDP达到8145.25亿元,同比增长8.2%。这个增长速度,依旧在东部沿海省市中,居于领跑位置,仅次于云南、贵州等有限的几个中西部省份。
福建机遇,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