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新大陆董事长胡钢演讲:要有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

发布时间:2019-09-14 阅读量:7725 来源:闽商网

2019年9月12日,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工商联、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主办,福建工程学院承办的2019年“同心·光彩助学”捐赠仪式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报告会在福建工程学院举行。会上,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胡钢作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来到福建工程学院,和同学们聊一聊个人成长和创业创新的一些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今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有所谓的“三喜临门”:祖国70周年华诞,新大陆成立25周年,以及习总书记视察新大陆5周年。25岁的新大陆与在座的同学们算是同龄人,当我看到大家青春勃发、鲜衣怒马的样子时,真是令人感慨:同学们一定会和新大陆一样,拥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我所工作的新大陆科技集团,是创办于1994年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横跨IT、物联网、大数据三大领域,在全球,旗下拥有超过30家分子公司和1家主板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将近7000人,产品远销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新大陆集团年营业额80亿元左右,近几年每年贡献税收将近6亿元,在支付技术领域、识别技术领域都位居世界领先的行业地位,其中,支付领域是亚太第一、全球第二的POS机具供应商,识别领域国内第一的产品、技术与方案的提供商。目前,新大陆正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发力数字经济。

下面,我将结合人生和创业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几个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迪和帮助。

一、我的成长过程

我1958年出生,今年已经是61岁的人了。以前面60年的经历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30岁前,是学习、积累、谋划的阶段,在思考人生方向,努力想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期间经受了很多的苦难和磨砺;其二是30岁后,进入了创业和发展阶段,是白手起家、经营企业的阶段,这期间,我一共创办了两家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也就是实达和新大陆,通过创业来实现目标、实践初心。

我是1975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和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当知青。农村条件很艰苦,没有通电,晚上只能靠煤油灯照明。在这里,我度过了近3年的知青时光。

加上之前跟父母干部下放到龙岩农村的4年多时间,我两次到农村生活,经历了接近7年左右,让我对生活在底层的中国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同理心,同时也形成了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安康的强烈愿望。

1977年,因为文革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恢复,我顺利考上福州大学,在电气系学习自动控制专业。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电子研究所工作,后来被合并到福建省电子计算机研究所,既是省级的科研单位,也属于大企业集团。6年间,我从一般技术研究人员到担任课题组长,再到研究室主任,最后在下海前,已经是主任工程师了,相当于研究所里的总工程师。

1988年,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这年我正好三十而立。当时可以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很幸运,有四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有朋友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想要找我作伴,于是愿意借钱给我,让我一起去攻读硕士。二是我受AT&T公司贝尔实验室的邀请,也通过了国家经委的考试许可,可以去美国做一年的访问学者。三是一家美国企业阿波罗电脑和我当时的上级集团合资在福州开办公司,我兼职担任副主任,继续干下去也很有前景。但是,我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和深思熟虑,选择了第四条,也是当时看起来比较难的道路——下海创业。1988年到1994年,我一手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就是实达电脑。“实达”这个企业名字是我取的,灵感来自于英文“START”,我将它引申出“实为创业之本,达则兼善天下”的经营理念,想要把企业做好之后,回馈国家、回馈社会,从中也可以体现出当时我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点情怀。

至于为什么选择创业,我后面会讲。

1994年,因为种种原因,我从实达出走,第二次创业,创办了新大陆科技集团,并一直在新大陆工作至今。我从纯粹的科研技术人员转去创办企业,并且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抓住了时代和国家赋予的机遇,最重要还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价值,通过企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造福社会的理想,因此,“科技创新,实业报国”也成为新大陆一直秉持至今的企业理念。

以上就是我基本的个人成长过程,接下来,我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故事和体会。

三、我想分享的一些观点

每一年,新大陆都会招聘几百名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历年来的观察,我发现,过去的大学生比较踏实,没那么浮躁,愿意在企业里安安心心工作三五年,培养了足够的能力之后,才会考虑下一步的发展。但现在的大学生在迈入职场之后,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急功近利,恨不得刚工作一两年就赚大钱、上高位。我想这可能是受到互联网现象的影响,或者是一些不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

现在很多媒体都是“标题党”,为了点击率,喜欢宣扬那些快速成功的故事,这当然有好的一面,可以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但不全面,没有客观反映现实情况以及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大家往往只看到阿里和腾讯的辉煌,却忽视了那些烧光投资人的钱之后死掉的企业,背后所消失的财富可能比那些成功企业创造的财富要多得多,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最终能成功的,恐怕一千家里面也就只有三四家。

所以,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们应该克服浮躁的情绪,必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未来面临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就业。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人,我想和各位聊一聊,新大陆在招聘大学应届生的时候,会看哪一些东西,更青睐哪一些经历、品格和特质。

首先是看简历。通常,应届生的简历都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校期间的表现,我们除了关注学习情况外,也会特别去注意简历上有没有其他经历,比如参与过社会实践,当过志愿者,当过班干部,参加过社团活动等等。有一些勤奋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考各种各样的证,这也是很加分的。

其次是看情商。情商在步入职场之后,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度。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性格比较古怪、孤僻、不合群的人,企业通常敬而远之,相反的,如果是具备团队精神,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通常会受到欣赏。

第三是看灵气。绝大多数的应届生在进入公司后,都要经过企业的培养和再教育,大约要工作学习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做到业务上的独当一面。因此,一个学生有没有灵气,反应速度和学习能力怎么样,也是新大陆很看重的。灵气这个东西很难用客观的、硬性的标准去衡量,需要有丰富看人、识人的经验,靠感觉去判断。

第四是看品性。愿意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学生,没有一家企业不爱,新大陆同样如此。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有责任心,都要有工匠精神,都要有团队协作。并不是非要当领导、赚大钱才叫成功,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成绩,就是成功,晋升的机会自然就会来到眼前。

在我创办实达的时候,高技能技工可以和工程师拿到一样的报酬。当时集成电路“螃蟹腿”的焊接工艺是很难的,需要比较高超的技术,也要非常细心。当时,实达有这么一条规定,凡是能焊好“螃蟹腿”的,哪怕只是一般职工,也能拿和公司高级工程师甚至公司副总经理相同的工资。

如今的新大陆培养人才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看重名校和学历,这些不是主要的考量标准,实际做事的业务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职业素养,才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在新大陆发展的关键。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学校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补齐短板,打好基础,这是作为学生的本分,这样也可以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第二个建议是:一定要注重学习和积累。

正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的真的只是凤毛菱角。我觉得,只要能做好前两条,也就是正念和修身,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谓正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要时刻怀抱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事情的念头,做一个有用的人。所谓修身,就是要有自己的本事,不管在什么年龄都要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素质、学识和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这个观点,我想通过我的两段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

1975年,在我上山下乡的生产队里,有将近100名知青,那时候的知青,除了做农活、赚工分外,无事可做,生活艰苦,同时又非常无聊,主要靠谈谈恋爱、打打扑克牌来打发空虚。在知青点里,有两个特立独行的人,既不谈恋爱,扑克牌也很少打,被同伴们调侃为两个“疯子”,其中一个就是我。

每天早上,当别人都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两个“疯子”准时出现在的宿舍门前的晒谷坪上,我学习英语,他则在“吊嗓子”,用福州话大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一聊天才知道,原来他希望以后能当一名福州话的播音员。我们的行为让知青同伴们根本无法理解,甚至觉得非常可笑,嘲笑我们是疯子、是傻子。那个年代,“读书无用论”很盛行,上大学不用考试,工农兵大学生只要贫下中农推荐再政审就可以了,学校也早就基本不上课,学生跑去“闹革命”,教授、专家、老师等知识分子大多都被关进牛棚。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知识青年都在农村“修地球”,读英语还有什么用?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用,支撑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就是我心中坚定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我相信一定有一天,我的学习和积累能够派上用场,虽然我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能来,但我相信一定会。

1977年高考恢复后,我考进福州大学,和同学们一比,我的英语水平就有了突出的优势,毕业参加工作后,这一优势更明显了。我非常幸运,刚毕业就参加了福建省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在做的激光照排项目,项目的总负责人是王选院士,当时,他就对我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说,想要在中国做出科研成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做到两点要求就足够了:第一是要年轻,年轻才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会疲倦;第二就是英文要好,英文够好才能阅读国外第一手先进科研成果,如果等翻译成中文,至少晚半年。所以,我在插队时学习积累的英语能力,在工作后派上了大用场,别人想看国外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还得等翻译的资料,我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原版材料,对我的科研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记得在我大学毕业后,我还是会每天晚上背着一大摞英文材料,到福大的阶梯教室去上晚自习,坚持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毕业之后,刚刚我有提到,因为参加和北大合作的激光照排项目,我就被派驻到北京工作3个月,也因此有了和北大的教授、老师们一起工作、学习的机会。当时,北京大学的年轻教师群体中,有一部分是留校工作的工农兵大学生,因为特殊的时代原因,他们的知识基础比较差,为了补齐他们的短板,帮助他们能继续留在高校教书的岗位上,有很多知名老教授利用晚上的时间,义务帮助他们补课。

我赶紧抓住这样的机会,白天和同事们搞课题,晚上就去北京大学上课。我是学硬件出身,但大家知道,软件才是计算机的灵魂,所以,当时有很多老师讲软件的课程,我都会去学习,其中就包括了王选院士的课,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和“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我的勤奋好学遭到了同事们的一些不理解,他们经常调侃我想“硬软通吃”,甚至有一些排挤我。但我并没有被这样的声音所左右,抓住3个月的驻京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技术知识,算是入了门。

回到福州之后,我的学习和积累终于起了作用,做硬件的人如果懂软件,软硬件结合起来进行研发和设计,会比单独做硬件或者单独做软件的水平高出不少。当时IBM的PC开始兴起,上级集团决策要引入PC时,我马上向集团的总工程师建议自主研发“汉卡”,也就是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填补国内这项科技应用的空白。集团经过研究之后,当即把这个重担交给了我,破格提拔让我当了课题组长,并可以优先从应届大学生里挑选5名“尖兵”作为助手,专攻“汉卡”的研发。最终,“汉卡”项目成功,轰动学术界,我也因此为研究所立下“汗马功劳”,有了进一步晋升的机会。我能够在不到30岁的年纪成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这一段经历至关重要。而正是因为当上了总工程师,让我的视野、平台、资源都更加开阔,为我之后的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讲这两段故事,我想说明的是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各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比较好的英语水平,让我可以接触到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我怎么能洞察到“汉卡”的研发机会,并提出契合集团战略的建议?如果不是在北京3个月的学习经历,让我具备了硬件和软件的专业知识能力,“汉卡”课题组的组长又怎么轮得到当时还非常年轻的我?所以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学习和积累,壮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洞察机会、抓住机会。

所以,同学们,希望大家要非常珍惜这4年宝贵的大学时光,努力学习,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因为知识真的能改变人的命运。

第三个建议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谋定而后动。

当今社会,有很多声音提倡的“大学生创业”,但我个人是持反对态度的。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来加速成长,但轻率冒进的创业,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我亲眼目睹了很多年轻人,在没有做足准备时就急匆匆创业,结果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走上了相反的人生道路,非常可惜。

不可否认,如今是创业的黄金年代,有很多的诱惑摆在各位同学面前。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成功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要有足够定力和清醒的认识,谋定而后动,才能最大限度上避免失败。

我也曾经面对过这样的诱惑。1984年,刚刚改革开放,内地的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很多科研原材料、元器件依赖国外进口,福州很难买到。当时,为了推进“汉卡”项目,单位派我带领课题组,远赴香港工作3个月。在香港不仅原材料、元器件比较容易购买,上下游的配套支撑也很到位,有利于“汉卡”的研发。

在香港工作期间,我认识了一位福建同乡郑先生,他和我们研究所有一些业务往来,所以经常带着我们这些内地来的“乡巴佬”到香港各处走走看看。与封闭了多年的内地相比,当时的香港确实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我借此机会增长了许多见识。

有一天,郑先生突然郑重其事地找我聊天,他对我说,要给我投资40万港元,让我跳出来做一家自己的公司。我听完就有点懵,要知道,当时我每月工资也就57块钱,40万港元,那可是完完全全的天文数字。我非常激动,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过创业的想法,只是纯粹地搞研发、做产品,所以连续几天几宿都没睡着觉,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

但当我冷静下来,我认为当下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创业时机。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懂得市场需要什么吗?不懂;你懂得如何开拓一个市场吗?不懂;你懂得怎样经营一家企业吗?还是不懂。主客观的条件都不具备,贸然下海创业,恐怕最终大概率是失败的。我婉拒了郑先生的提议,但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的脑海中第一次朦朦胧胧地掠过了一道创业的念头。

从香港回到福州,我开始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我告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用三五年的时间提升、丰富自己。

于是,我开始系统地阅读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调查研究思考中外企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同时有意识地介入市场工作,与市场部门做了很多联谊,比如举办展示会、讲座、培训班等等,以此为契机广泛接触客户、了解市场。我就像一名搬运工,在脑海中把这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得来的“部件”拆散、组合,架构成一个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的理想化商业模式。

1988年早春2月,省市颁发鼓励科技人员向三资、集体、乡镇企业流动的若干规定,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动员大会,鼓励科技人员奔赴经济主战场。我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迎来把脑子里构建的“理想国”付诸实践的重大机遇。我就像竞技场上做过热身的运动员,只要听到那一声发令枪响,就可以随时奋力跃出起跑线。

当时,研究所的领导们在开会时,大家一致提出,胡钢,所里的领导中,你最年轻,应该带头下海,奔赴经济主战场!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就答应了。从1984年萌发出创业的想法,到1988年正式下海,我在这4年多时间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做到心里有数:只要能研发出好的产品,我就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当我正式创办实达时,我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可行的企业经营理念体系,比如创造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自主经营机制,避免长官意志;比如员工股份要占一定比例,倡导真正的主人翁意识;比如要坚持走做实业的道路,把研发和产品做扎实,创办民族品牌,不能满足于倒买倒卖赚点钱,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比如差异化竞争,避开与主流大公司正面竞争,用田忌赛马的智慧,打造企业的比较优势……这些企业经营的思路,至今仍然是我的法宝。遇到问题不会发慌,可以有条不紊地从体系入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一些创业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说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奠定了实达和新大陆不惧困难、坚定不移的企业气质。

第四个建议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在选定了目标和方向后,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方能成大胜。

都说“创业维艰”,在创办实达的过程中,我的确经历了很多的艰难险阻,最终能够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中国的“终端王”,归功于我们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

由于实达的创业团队基本都是搞终端研究的,因此,在实达的初期阶段,主要业务就是做各类终端产品。当时,终端的核心技术都在一些大型垄断企业的手里,像实达这样的小企业,大多数是通过倒买倒卖赚钱。同时期有一家比实达名声大得多的公司叫“新世纪”,他们的业务模式就是靠代理经销外国产品,加上一些自己的技术,结果很快路就走不通了。

幸好,实达没有走这条比较急功近利的路,而是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坚持研发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但是,在那个年代,想要脚踏实地的做实业,谈何容易。当年的电子终端市场,长期被工业部部属企业国光和长城两家垄断,实达一开始只能靠从这块大蛋糕里分一小杯羹,不具备和主流产品厂家竞争的能力。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别待遇是很明显的,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赢得和国有企业在同一个平台公平竞争的机会。

1990年末,我们来到当时的国家电子工业部申请终端项目立项时,人家顺手给了我们一份材料,说,1991年他们将对全国终端质量进行首次测评,你们可以来参与。当时,我们如获至宝,但后来才知道,原来部属企业国光和长城已经是“部优”产品,他们要冲着“国优”去参加测评。主办单位觉得,总不能只有他们两家评吧,所以要找一些企业来陪衬,就选中了实达。

对于要不要当这个“陪衬”,管理团队都有一种很深的担忧。我果断拍板:干!目标是力保及格!

这是一场实达人集体智慧的大会战,我们经过了长达好几个月的努力,不断测试,不断试验,不断改进。1991年3月底到4月初的那一段时间,我的员工们下了班都依旧不肯回家,希望等到通过测评的消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当实达终端质量测评各项指标获最高总分的消息传回,位于福州卧湖桥的公司整座大楼沸腾起来,大家欢呼雀跃,还放了一大串鞭炮来庆贺。

但是,我们能拿到最高分,完全出乎了主办单位的预料,于是他们临时变更了既定的公告方式,不公布排名,只模糊地对外发布了本次测评的“前三名”。尽管如此,实达摘得桂冠的消息还是在业内传开了,这为我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后来,我们在市场上又打了两三场很传奇的“商战”,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鉴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总之,从1992年起,我们就奠定了实达作为“终端王”的行业地位,一直延续了十几年。作为单一产品,能够为企业带来那么多的利润和经久不衰的市场接受度,实达的终端产品可以说是业界的一个传奇。

类似的坚持不懈、奋斗不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故事,也在新大陆不断发生。当年,新大陆在做条码技术的同时期,还有包括联想、四通在内的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都在做,但最终只有新大陆坚持下来了,并成为全世界仅有的4家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和外国的先进企业一起站在了条码识别技术“总统山”上。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新大陆专门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但这家公司连续亏损了5年。这5年时间里,其他竞争对手纷纷退出,只有新大陆仍然坚守。我极少参加分子公司的年会、半年会,唯有这家公司,每年的年会、半年会我都一定去参加,给团队鼓劲打气,即使亏损,也继续给员工发奖金,稳定军心、鼓舞斗志、坚强意志,让他们知道他们做的事有前途的,不能当逃兵,最终,我们获得了成果。在5年的坚守过程中,不惧困难、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最大的精神支撑力量。

所以,我想告诉同学们,无论未来要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认定目标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往前走,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保持战略定力,不断积累小的胜利,最终一定可以打赢一场又一场的大的胜战。

四、回顾我的创业初心

今天的演讲,我是带着任务来的。领导给我出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分享完我的故事和观点,就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30年前我的创业初心是什么?承担了什么样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又有哪些得到了实现呢?

之前的演讲里,我有提到,1988年,我面对4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的时候,为什么会最终选择下海创办实达?主要是两个因素的触发和推动。

第一个因素,是我们辛苦研发的“汉卡”市场化受阻。当时“汉卡”的起点比较高,产品延伸出去的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完全有理由形成规模效益。但是,当年全国PC销量达到10万台的背景下,“汉卡”最终却只卖出不到1000套。主要原因在于机制,当时的旧有机制,无法协调开发、生产、销售这三个环节,反而制造出很多人为的障碍,把正常的业务关系变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单位的各种资源无法利出一孔。所以,我就想自己做一家企业,加快成果转化速度,也能解决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当时几乎所有核心技术都被外国把持,我作为文革之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年轻科研人员,心里很不服气,在原始的爱国情怀趋势下,我抱着“不信邪”的决心,想要试一试,通过创办企业,打破外国人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基于这两个动机,我的创业初心可以概括为三点,这三点是我在30年前就总结提出的:尝试一种新体制,使知识分子通过劳动,获得合理报酬;创造一个新机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树立一个新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现在看起来,我的创业初心,应该基本上都得到了实现,或者说初步得到了实现。

首先,用科技改变世界、造福人类,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我看来,科研成果如果不能造福社会,不能解决“痛点”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对新大陆来说,最大的褒奖就是全社会都用你的技术和产品。比如,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完成支付,大家每天都在用的移动支付模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腾讯的微信支付、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支付,大家可能并不会想到,新大陆才是中国最早开始尝试与探索移动支付的公司,这样的支付技术和商业玩法,是新大陆首创的。

之前我有讲到,新大陆的二维码核心技术是世界顶尖的,而且是全国唯一一家,当时,我们派了很多员工去腾讯、阿里、京东等大企业,去给他们讲条码怎么应用于支付,但是,互联网企业终究是无情无义的,我们教会了他们之后,他们就只跟新大陆买设备,并没有分享红利,买设备的时候还要“杀”我们一刀。现在腾讯、阿里70%以上的条码识读设备都是我们提供的。正是因为如此,新大陆开始反思这个现象:我们做了那么多突破性的、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创造,但是,我们得到的商业利益太少。所以,新大陆现在又重新杀回到了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始做运营的工作,同时也参与到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当中,为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做出了一些贡献。

第二,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让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新大陆是全世界仅有四家掌握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且水平完全不输给国外先进企业。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是网络的最重要入口,大家想一想,如果这项技术捏在外国人的手里,就相当于我们被捏住了发展的命脉。

同时,新大陆是全球第二、亚太第一POS机具供应商,在传统POS、新兴POS等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我们研发自主产权的POS机之前,国内市场只能用进口货,价格大约在14000元左右。在实达工作期间,我就进入POS领域,把成本降低到了四五千元。我创办新大陆后,再一次降低POS机价格,只要两三千元就能搞定了。而今天,一台功能非常强大的POS机只要不到1000块钱。如今,全世界每10台POS机里,就有一台是新大陆生产的。

第三,照顾好自己的员工,让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得到回报,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在我创业的年代,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经过十年的动荡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严重下降,待遇也很糟糕,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我看到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生活拮据,非常心痛,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责任感,希望给知识分子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现在,通过先后创办实达、新大陆两家上市公司,我实现了这个目标,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超过1000人因为实达和新大陆拥有了上千万的身价和财富,尤其是早期的创业骨干。前几年,实达集团搞了一场聚会,邀请从实达走出去企业家欢聚,这群人中,产值上亿元公司的老总就有几十个,其中四五位还是上市公司的老总。

如今的新大陆,有自己的花园式科技园,员工们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办公,我们修停车场的速度赶不上员工们买车的速度。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员工还曾经有机会以“成本价+管理费”的方式购买房子,解决了住房这个大问题。公司的股权激励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搞,大股东释放财富给我们的核心骨干员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比如就在去年,我们刚刚释放出市场总价值将近6亿元的股权,以半价卖给员工,相当于公司贴补了3亿元。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新大陆的员工能够生活得比同时期、同地区的其他上班族们更有尊严、更加体面,也拥有更多的财富。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是把民族崛起、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当做自己的事,甘愿成为垫脚石,甘愿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奉献牺牲,这是我这一代企业家们真实的信念和想法。

新大陆也是如此,只要国家有需要,新大陆一定是义不容辞、毫不含糊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国家发出号召,希望民营企业能够加大投资,提振各行各业的信心,当时温家宝总理到新大陆来调研,临走的时候,他对我们说:面对这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新大陆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危机里逆势而上,成为第一家对台湾投资的大陆企业,同时也大刀阔斧地开启了国际化进程,新大陆现在的欧洲公司、北美公司就是在金融危机中成立的,新大陆两栋科研大楼也是在这一时期落成的。

当然,“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现在仍然在奋斗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学们接过大旗,继续前进。我有一个观点,想要和在座各位分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崛起,至少要两代到三代人的奋斗和努力。第一代人,就是我的父辈,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国家完整和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代人,则是我这一代,我们不断试错、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在时代的巨变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就是第三代人,是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真正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力军。我觉得,这两代人都是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一代人干了几代人的事,为后人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希望两代人的铺垫,能够换来第三代人在新时代新战场上的胜利。

在演讲的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对同学们未来的期待。大家非常幸运,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共产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经过百年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机会和空间施展才华、发挥才干、建功立业,也能够见证国家的真正崛起和民族的真正复兴。大家一定要惜福,一定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同时也要努力学习工作,广泛积累各种知识,用自己的本事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一点事,不辜负生命,也不辜负时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