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这场座谈会,18位重量级人物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1-02-19 阅读量:11025 来源:福建日报

18日,省委和省政府在榕召开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18位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对当前经济形势、政策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家乡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建议。现将各位代表发言摘登如下。



依托北京资源优势助力新福建发展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党委书记、会长 陈春玖

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商协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不仅给我们企业家带来了温暖、增添了信心,也让我们深感使命在肩。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作为最早成立的省级异地福建商会之一,现拥有2.6万多家会员企业,包括1500多家规上企业,已引导700多家在京闽籍企业回归,投资金额达3500多亿元;成立了闽籍院士专家在京服务站、医学专家委员会、金融人才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对接联系的有80多位两院院士等;设立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募集资金3.1亿元,引导在京闽籍商会及企业捐款捐物达30多亿元。我们将继续发挥商会作用,依托北京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福建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服务。
一是整合科创企业资源,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引入创新动力。我们将积极引导在京高科技企业,带着创新资源来闽投资兴业,希望家乡党政部门给予专业指导、提供投资便利。商会将积极配合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助力家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整合专家学者资源,为家乡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将结合打造福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多、资源广、人才密集的优势,继续当好智囊团,协助党委政府引入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也希望家乡打造以引智、研发为主的开放性科技人才合作基地,创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飞地模式,形成产才共建的良性发展态势。
三是整合省级商会资源,为家乡招商引资当好桥梁纽带。除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外,其他省份在京先后组建27家省级商会。我们与这些省级商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团结凝聚在京闽籍商会力量,形成纵横交错的招商网络,向全国民营企业家宣传福建、推介福建,促进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家乡,为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


重视种业培育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福建圣农集团董事长 傅光明

圣农养了38年鸡,目前白羽肉鸡年产能达5.1亿羽,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一,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农业工业化,育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出全球唯一的自繁、自养、自宰全封闭肉鸡产业链,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之前,由于中国的白羽肉鸡没有种源,长期从美国进口鸡苗,由此带来了鸡病、价格从6美元上升到35美元、配套体系不完整、引种数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圣农痛定思痛,在人才、资金等条件具备后决定启动育种项目。经过多年努力,2019年8月成功培育出新世代原种鸡。通过对比,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品种,成功解决了种源“卡脖子”问题。

白羽肉鸡是中国第二大消费肉类,为加快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依托南平市地理环境生态优势,协助引入上下游企业落户,共同做大做强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健全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带动南平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强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争取实现“双千亿”(集群产值千亿元、圣农股票市值千亿元),争创国内禽肉第一品牌。加快圣农原种鸡品种审定步伐,助力加速白羽肉鸡育种和推广应用,争取实现5年内祖代种鸡产能占国内市场40%、10年内占国内市场80%的目标,为我国白羽肉鸡行业作出新贡献。

三是建议增加玉米进口配额。行业每年玉米采购量巨大,未来对玉米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因此建议增加玉米进口配额,保障行业产业链。


大力发展邮轮产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

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 王炎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8年9月,中央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发展航运业、邮轮旅游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优势。福建陆地海岸线长3751.5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二是航运优势。福建有700多家航运相关企业,产业要素集聚。三是政策优势。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是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福州是全国第五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平潭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四是文化优势。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为此建议:

一是将建立福建船政中心列入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其他省市海洋产业发展经验,结合福建优势,制定和完善符合福建航运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推动福建特色邮轮旅游文化发展。尤其是抓好《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落实。三是推动邮轮旅游与马尾船政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邮轮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四是推动航运金融深度融合。成立福建航运产业与邮轮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着力解决融资难等航运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五是扶持航运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信息化建设、新能源船舶、自动化码头、高素质船员培养等。六是设立常态化服务机构,更好地优化省内航运和金融资源配置,吸引更多闽商航运总部回归。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吸引优势资源参与新福建建设

广东省福建商会会长 许明金

我就“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吸引优势资源参与新福建建设”谈三点想法。
一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入海口为界,分东西两岸发展,基本实现了香港、广州、深圳三个核心发展引擎带动,逐步打破东西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现整个湾区的腾飞。福建两大协同发展区,要进一步重视城市群的建设。福州可作为区域行政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产业;泉州可发展先进制造业,承接产业转型与升级;厦门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以城市群的带动,增强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要重视引进高校资源落地福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现已吸引了一批香港高校科研项目、香港青年创新创业项目进驻,还设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等,清华、北大、哈工大在深圳设有研究院等;在珠海横琴有澳门大学珠海校区等。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引擎。我省可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加强大学城建设,引进高校资源落地福建。
三要发挥血缘天然纽带的作用。恋祖爱乡是闽商的基因。在香港有百万闽籍乡亲,在广东也有近200万闽籍乡亲。这些异地闽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引导粤港澳闽商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回乡投资兴业。
广东省福建商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建设,引导广大会员企业密切家乡福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联系。


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山东优秀企业来闽投资兴业

山东省福建总商会会长 陈能豪

一是招企业。我们将协助家乡引进山东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企业,助力家乡加速动能转换。“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山东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1%。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2020年,山东省“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了18.7%,占比达51.3%。我们将加强与山东省内商协会联系往来,为家乡引进“四新”企业、项目牵线搭桥。
二是引人才。我们将推荐并协助家乡引进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为新福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泰山系列人才工程是山东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据统计,自该计划实施以来,仅前两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研发成果直接转化项目就超过1000项,研发成果转化合同交易额超百亿元。在网络空间安全、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都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上马。我们将发挥商会联系面广的优势,对接福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帮助引进所需行业领军人物与高层次人才,助力福建人才强省建设。
三是促回归。我们计划从三个方面来引导闽籍企业回归。第一是依靠政策和乡情引导回归。商会将对在鲁闽籍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梳理、汇总会员企业发展、投资意向。对于有回归意向的会员企业,帮助其与福建当地对接,一对一地服务引导会员企业回闽发展。第二是树立回乡投资发展的典型。对在福建和山东两地均有投资的企业,作为商会重点关注、宣传对象,及时跟进企业发展情况。第三是充分发挥山东大闽商平台优势。利用山东闽籍商会联席会、党建联盟、信息工作会等平台,宣传推介家乡福建最新产业规划和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在鲁闽商回归。


突破企业发展物流瓶颈吸引更多闽商回归投资

黑龙江省福建总商会会长 吴庆和

莆田区域优势明显。因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去年我在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投资成立了创禧集团,主要经营木材加工、家具销售业务。由于基础设施等因素,导致物流成本较高,未能发挥好交通枢纽和腹地辐射作用。例如,企业进口木材只能从厦门中转,产品也没办法从莆田直接销往内陆地区。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莆田“港通天下、物畅其流”的平台,使湄洲湾港口、内陆港相互连通,将闽中纳入福建通往中西南脉络,激活闽中辐射江西、两湖内陆腹地的物流通道,解决企业发展痛点。
二是激活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对台港澳、对国际贸易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弘扬妈祖文化,进一步连接内外、畅通循环。如果在湄洲湾开辟融入对台港澳和国际经贸的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解决物流瓶颈,也能很好促进闽商回归投资项目。
此外,建议省里加强莆田教育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大专院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树高千尺不离根,人行万里要归家。”黑龙江省福建总商会已涵盖1000多家会员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建材、医疗、能源、农副产品、茶叶、金融、金银珠宝、商贸物流等诸多行业。长期以来,商会致力于关注民生、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等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将弘扬闽商精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商会企业的服务工作,团结引领闽商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新福建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借鉴浙江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省福建商会会长 施人玮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浙江杭州、衢州、宁波三地入选全国标杆城市,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获得重点推广;去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浙江营商环境全国第一,杭州、温州、宁波营商环境入围全国前十。在这里我举三个方面例子:
一是实践“标准地”制度。“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投资、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进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企业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出让土地,可选择常规审批或承诺制审批。对常规审批项目实行“一窗服务”;对承诺审批项目,由相关部门制定项目具体标准和条件,企业书面承诺并经公示后,审批部门直接许可企业开工建设。以“标准地”制度供地的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有效推进重大产业平台投资环境的改善优化。
二是涉外事务“一站办理”。浙江义乌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整合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12个部门125个涉外事项,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国际交流和信息交流于一体,实现涉外服务“一站式”办理。
三是亲清关系“一网联动”。杭州推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通过政商“直通车式”的在线服务,实现企业办理业务“最多按一次”。政企交流从“上门收集”转变为“在线呼应”,政务服务从“坐店等客”转变为“互动平等”,政策制定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政策兑现从“层层拨付”转变为“瞬间兑付”,政策效果从“绩效后评”转变为“实时可测”,让市场运行成本下来了、市场主体活力上去了。

我省除了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等经验做法,还可以借鉴外省的好做法,进一步优化审批、鼓励公平竞争、提供优质服务,以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运营有预期、有准则、有活力,让更多的海内外优质资源积聚福建。


加快发展制造业和数字经济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钢
一是关于转型和升级的建议。新时代需要企业转型升级。转型和升级是两个概念,对企业来说,转型相当于是革自己的命,难度很高,风险也十分巨大。升级则是一种改造和改良,本质同样是创新。我建议政府多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基于原有产业基础迭代优化,走出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二是关于新经济和制造业的建议。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综合体现在制造业发不发达。以美国为例,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制造业。2020年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81%,但在这81%里头,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再加上制造业本身,超过了美国经济总量的60%。这说明美国依然是制造业国家,而且是制造业强国。为此建议:第一,应加大对制造业的关注和投入,走差异化竞争道路,能够迅速形成比较优势。第二,政策和财政支持应更多向线下倾斜,这样可以起到繁荣当地经济、提升城市品位、解决更多就业问题的作用。第三,做强制造业的途径是拥抱数字化,要大力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业,把我省打造成智能制造强省。

三是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我省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为此建议:第一,要“敢为天下先”,加速数据资源的有序开放,有助于较快地实现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的聚合。第二,数字经济是我省未来战略方向,有两个重要抓手,一是政府和社会治理,二是数字经济产业,形成产业一定要拥有自己的龙头和“独角兽”企业。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大潮和我省先发优势,集中资源规划大的项目和应用,扎实培养本土的龙头和“独角兽”“小巨人”,壮大规模,打造辐射全国的数字经济福建方案、福建模式。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执行会长 施锦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基建领域所需投入资金大、投资周期较长、回报慢,而传统金融业主要依靠政策性和商业银行贷款,创新不足,一定程度限制了基建项目推进。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补齐基建短板,必须强化金融创新。我有三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一是盘活存量资产。创新结构化交易安排,主要应用于与基础刚需消费密切相关的自来水厂、污水厂、垃圾处理厂、供热和燃气公司、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停车场、智慧城市网络、机场港口、经营性的地下管廊、大型轨道交通等项目。通过融资租赁安排,盘活民生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存量资产,将实物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以证券化的结构融资安排,获得国际保险资金的支持,并将资金用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风险管控。高度关注对基础设施底层资产和对项目经营性现金流的风险隔离,严格按照管控底线,以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上市公司所持有经营性的,尤其是涉及老百姓生活、教育、医疗、出行、康养等相关的基础设施资产作为租赁标的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三是推动金融创新。将创新融资严格限制在项目主体融资的范围内,构建存量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优越的信用等级。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银保协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补齐补强产业短板。

我相信通过金融产品、组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有力支持新时代新福建发展。


加速产业孵化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

上海市莆田商会会长 黄银贤

我主要从事孵化产业园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今天就福建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谈三点建议:
一要重视发展孵化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建设孵化器,有利于形成中小企业创新集聚区,助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建议放宽市场准入,提供土地、资金、资源便利,给予人才引进、财税辅导、创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孵化器,支持孵化器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产业链。
二要创新组建孵化联盟,接力培育优质企业成长。产业孵化平台存在资金、资源局限性,需要政府部门对孵化后的优质企业做好接力扶持服务。建议孵化器、科技企业、政府、创投机构携手组建孵化联盟,通过风险投资、股权质押、建立孵化基金等市场化运营,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孵化联盟参与方的经营绩效,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快速成长并长久落地福建,创造更大税收、带动更多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切实形成孵化保障,进一步融合人才链和创新链。“人才在哪里,产业就在哪里。”建议一方面依托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省内优秀学府,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引入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校,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基地。要抢占产业人才先机,重点引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并完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同时吸引各类人才从事科技孵化器的服务和运营工作,打造企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形成精准专业、更具体系的孵化模式,推动福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上海福建商会将一如既往当好闽沪两地往来的桥梁纽带,团结凝聚更多力量,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湖北省福建商会会长 王永蓬

首先,广大在鄂闽商衷心感谢家乡在湖北抗击疫情期间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湖北福建商会也积极参与福建援鄂医疗队的物资保障任务,并组织会员企业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超过7000万元。在此我就“发挥商会优势,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谈三点建议:
一是当好引资引商入闽的桥梁纽带。“十四五”期间,福建着力打造“六四五”产业新体系,湖北也正培育打造“4+6+8”现代制造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食品、纺织、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都是两省共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可以在闽鄂交流合作中强链补链延链、共同做优做强。在鄂高科技闽籍企业主要从事冶金科技、先进汽车零部件制造、虚拟现实等产业。商会将紧扣建设“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引导高科技闽籍企业回归发展,促进相关优势产业参与新福建建设。
二是当好引智引才入闽的桥梁纽带。湖北是科教大省,高校院所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云集。商会与湖北高校以及在鄂的闽籍专家学者有密切联系,将当好引智入闽的桥梁纽带,搭建产学研交流服务平台,协助闽企引进科技型和创新型人才。建议福建有关部门继续推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积极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做好各层次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

三是完善闽商回归奖励政策和常态化招商机制。2018年,省工信厅出台了《福建省民企产业项目第三方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有效促进异地福建商会参与招商引资,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2019年,省工信厅、省工商联组成招商小分队,走访异地福建商会,宣讲福建重点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企业家反响热烈。希望省里推广这一做法,建立常态化招商机制,充分凝聚在外闽商力量回归兴业。


服务新福建发展助力闽商回归

河北省福建商会会长 叶少华

河北省福建商会成立以来,坚持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在冀闽商事业繁荣为宗旨,以爱国敬业、守法经营、爱拼敢赢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界认可。我们积极协助在冀闽商参与家乡的各方面建设,全力组织在冀闽商参与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协助成立了泉州市招商工作河北联络站。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商会积极推动部分闽商实现回归,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比如,大东海实业集团董事长林国镜2017年重整收购原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先进生产线,填补福建省冷轧领域的空白。兴华财富集团董事长陈茂春2017年开始先后在福建投资落地钢铁、旅游、海运、码头、物流等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其中,棕树山旅游项目力争打造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

就闽商回归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制定优化吸引回归的政策,着力降低回归创业社会成本。比如,在财税、金融、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支持政策措施,特别是围绕我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引进产业创新型生态型回归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为回归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建立鼓励“闽商回归”大平台,打通阻碍发展的“瓶颈”。要完善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发布鼓励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清单等,让在外企业能够全面了解福建。三是强化服务职能,完善项目跟踪落地机制。从企业的意向、建设、投产、发展等方面,积极沟通并全程进行跟进、对接、扶持,健全“一站式服务”制度,完善投资接洽、考察洽谈、立项报批、项目跟踪、落实政策等投资促进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科技创新驱动涂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杰

三棵树创立于2002年,现已成长为中国涂料第一品牌,全球涂料行业成长最快的企业,打破了由国际涂料品牌垄断行业的格局。
“十四五”期间,涂料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1.5万亿元,需求体量大,处于上升发展期,行业前景广阔。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计划未来向工业涂料尤其是高端工业涂料领域进军,打破该领域的外资垄断格局。未来五年我们研发费用预计将达100亿元,引进研发人员,计划全球共建实验室100家。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平台少和人才缺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国家级研发机构、行业实验室,让更多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共用实验室、共享研究成果,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涂料行业做优做强。协助指导企业申报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二是出台更多引才政策,解决企业人才招聘难、留人成本高的问题。完善人才扶持机制,对高层次人才个税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给予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等支持,营造引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作为莆田市工商联主席,我希望党委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商会的力量,凝聚好在外闽商这支强大的生力军。莆田现有异地商会105个,在全国各地经商的莆籍乡亲70多万人,创办企业3万多家,年创总产值2万多亿元,涉及木材、健康医疗、金银珠宝、工艺美术和民营加油站等行业,其中,民营医疗占全国行业市场份额80%、木材行业占70%、金银珠宝行业占65%、民营加油站占50%、高端红木家具占50%、油画行业占30%。我们将团结在外莆商力量,助力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促进川闽产业链优势互补

四川省福建商会会长 陈冬

福建是全国民营企业最为活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四川则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两地都有自身独特和强大的经济优势,产业互动和合作空间广阔。四川省福建商会会员企业涉及矿产开发、建材、医药医疗、水电开发、电子科技、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产业,其中,在智能制造科技行业的投资超千亿元。
四川省是国内创业创新热点区域,近年来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制造,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出台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创新动能加快释放,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强化专项政策引导与支持,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了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数超20万家。
福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福建建设,为此建议:第一,借鉴四川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的经验,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依托,引进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传统优势制造业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引领更多企业智变升级。第二,借鉴四川建设科学城的做法,依托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科学城。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在川企业,特别是智能制造类型企业的优势,促进川闽智能制造业合作共赢,为闽商回闽投资兴业牵线搭桥。


凝聚闽商力量构建闽货畅通市场

河南省福建商会会长 陈锦焰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让更多的福建产品集散出去”。作为省外闽籍商会,如何帮助闽货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助推家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谈几点看法。
一是强商会谋发展,不断提升影响力,为闽商闽货代言。作为异地省级商会组织,商会就是一面旗帜。河南省福建商会成立以来,带领广大在豫闽商内修内功,严格规范会员发展,积极引导会员签署诚信经营协议;外树形象,倡导会员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6亿余元,在中原大地树立了闽商闽货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二是掘优势巧结合,深度挖掘地方优势,助推协同发展。河南省福建商会作为广大在豫闽商凝心聚力的组织,可以发挥商会平台作用,结合河南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地理优势,找准互补点、发力点,让河南人民享有高品质的闽货,让闽货在中原大地全面开花。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全国闽籍商会为点、串联各地闽商为线,促进闽货畅销中西部内陆市场、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
三是搭桥梁促回归,实现多方接轨助推闽商回乡发展。商会将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扬“爱拼会赢、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引导优秀会员积极回归参与家乡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做到两地政策接轨、资源接轨、信息接轨。我们将密切关注福建的回归工程项目,将最新的发展投资政策及时准确向广大会员企业进行传达,引导会员企业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对标选择回归项目,推动在豫闽商回乡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切实助力新福建建设。


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新福建建设

江苏省福建商会会长 吴建发

江苏省福建商会成立以来,以交流考察增团结、以法律培训避风险、以青商培养助传承、以党建引领促会建、以公益事业履责任,搭建起在苏闽商团结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家乡福建的招商引资、精准扶贫等工作。下面我就加快新福建建设提三点建议:
第一,对内扩大内需,实现消费提档升级。福建民营经济发达,但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对人才的吸引和消费的释放。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消费环境的提档升级。一是完善民生服务体系。支持医疗、康养、教育、文旅产业的普及化、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批新型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示范项目,促进产业创新升级。二是打造智慧化消费场景。积极建设智慧商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等示范工程,着力以创新驱动带动消费升级,进一步释放民生领域消费潜力。
第二,建设跨境电商一体化集成服务平台。福建积极推进“互联网+外贸”,面对疫情全球蔓延影响,2020年依然取得了亮眼的外贸成绩单。建议建设面向全省跨境出口电商的一体化集成服务平台,为卖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并赋能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便捷拓展海外市场,形成线上线下高度互动、产业贸易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第三,建议规划碳中和路径,实现发展方式零碳转型。福建在碳中和领域已在全国先行一步,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建议紧跟国家战略,加快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全省碳中和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加大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技术领域的投资,支持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的能源替代项目,推动进行项目审批的碳评估,建立起全省碳排放宏观管理平台,形成“产业降碳—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借鉴湖南经验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湖南省福建总商会会长 吴培辉

我在2004年就参与回归工程,目前,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已投资20多亿元,经营或投资品牌酒店20多家。福建正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我相信家乡的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企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将继续带领湖南省福建总商会,发挥闽湘经贸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在外乡贤回归兴业。下面我谈三点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构建更大的开放格局。借鉴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创新经验,立足我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创新具有福建特色的自贸试验区举措,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和关键节点,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培育更优的营商环境。借鉴湖南经验,对标北上广等地实践,着力深化审批、成本、法治、信用、创新、服务、通关等重点领域改革。湖南“一件事一次办”的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有效将企业、群众“跑腿”变为部门、数据“跑路”,实现政府部门间相互容缺、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跨层跨域联办,有效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
三是打造更实的工作机制。借鉴长沙经验,党政领导“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和服务专员、就近办责任人制度,在市直各相关单位设立政策落地服务专员,负责政策落实的咨询、解读、协调等有关工作;在各县(市)、园区设立惠企政策就近办责任人,负责政策落实落地就近办,接受咨询、解读政策、解决企业困难,同时协调各部门政策兑现等有关工作。


加快推进纺织鞋服行业发展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少雄

2019年,福建纺织鞋服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达1.1万亿元,其中纺织服装实现营收7406亿元,居全国第5位;制鞋业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众多泉州鞋服企业纷纷加大科技投入。七匹狼积极整合研发、设计、供应链、销售、物流、服务全链条管理平台,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王、柒牌、361°等鞋服企业,信泰物联、正麟高纤、龙峰纺织等纺织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工厂、新零售、“混合云”等项目,加快实施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产品比例大增。泉州鞋服行业商会在推进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集聚产业链、推动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市场份额等作用。
尽管我省纺织鞋服产业链相对完备,但高端产品研发设计、产业配套还有拓展空间,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商会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互联网,形成大中小企业信息共享、产能共享、模式共享的智能产业生态。
二是设立纺织鞋服产业研究院。建议由政府牵头,邀请鞋服行业的国内外专业权威人士,引进相关产业研发人才,由具备条件的企业或联合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投入建设研发平台,共享科研成果;组织福建本地的主要大中鞋服企业与各大高校形成产学联盟,实现应用型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培养专业人才。
三是进一步加大纺织鞋服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建议开展纺织鞋服行业千企智能化改造工作,对于企业更换智能化装备、升级自动化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及数字化管理营销体系加大补贴力度。
四是设立纺织鞋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兼并整合孵化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收购国标优秀企业和专业品牌,布局全球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