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A股的政策暖风》中提及“近期的一系列信号可能是新一阶段的政策暖风,2009年的股指高点被攻克时机已经成熟了”。果不其然,3月17日,上证综指6年前的高点3478点终于被突破了。
3478高点突破之前,股指四次临近却又折回。而“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证监会主席肖钢的相关表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酝酿养老金入市,财政部推出万亿地方债务置换方案等,对于A股而言,幸福似乎来得太快太猛烈。
经济依然没有企稳的迹象,股市上涨合理吗?证监会新闻发言人3月20日的一席话算是做了总结甚至背书,“近期股市上涨,是市场对经济增长‘托底’、金融风险可控的认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下行、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改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为何政府不再担心股市火热妨碍经济的复苏?更重要的在于这句话:“未来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于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说得直白些,此时的中国经济需要金融市场来反哺,金融市场也正在输血实体经济。这组数据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一点——2015年初至3月19日,自然人投资者大幅净买入A股4701亿元,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净买入782亿元,一般法人机构净卖出A股5483亿元。
虽然无法保证产业资本从股市中套现的数千亿资金都会进入实体经济,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注册制的表述,以及对创新创业的鼓励来看,中央政府正改变曾经对于经济和股市之间关系的认识。一言以蔽之,股市向上的政策底进一步确立了。
金融市场的熊牛转换需要坚实的底部基础,一般需要依次经历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以及盈利底。以上轮熊牛转换为例,政策底2008年9月出现,市场底在当年11月出现,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了经济底,最终在2009年6月出现了上市公司盈利底。
就目前而言,政策底和市场底皆已出现,但从近期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底远未出现。如1~2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8%,创2009年来新低;固 定资产投资同比增13.9%,增速创13年新低;社会消费总额同比增长10.7%,创9年来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0.4%,为5年半来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日表示,今明两年将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探底的时期,也有可能出现过快下滑的危险,因此要做好“过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