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表演所需要的一些乐器。上官云 摄
泉州古称刺桐,历史沿革悠久。据了解,这里是闽南文化的富集区,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成为闽南文化重要代表。20日,参与“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的媒体团来到泉州,在这里了解到了别具一格的泉州南音。
南音,大概起源于晋、唐时期,又称“南乐”“南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泉州南音民间社团正在演出。上官云 摄
泉州南音会用到的的乐器一般有横抱曲颈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种。从演奏形式上来讲,至今还保留着汉代“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自成体系。
南音的音乐乐曲则分为器乐曲、套曲和清唱曲三大部分,保留了许多古调名、古牌名、古语古音,蕴含着晋清商乐、唐宋大曲、燕乐、佛曲以及宋元南戏音乐的遗绪遗韵。泉州南音以优美的旋律、精到的表演拥有不少粉丝。在泉州市还有南音民间社团义务演出,不收门票。
在演出地点记者见到不少观众,他们坐在颇有古意的桌子周围,跟随着南音婉转的曲调、清晰的节奏打着拍子,很多人还惬意的闭上眼睛频频点头。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有不少人过来看演出,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丰富。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南音曲簿手抄本。上官云 摄
在泉州南音艺苑,记者看到了正在排练的专业演员们,他们手持乐器,正在认真投入地磨合节目。泉州南音省级传承人李白燕告诉记者,泉州南音的历史非常悠久,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南音很多创作题材,“古词虽然有些难懂,但是也有不少雅俗共赏的,比较受大家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的词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一些新意。从变化形式上来说,既有古词新曲,也有古曲新词;内容方面既有歌颂纺织织女的,也有歌颂泉州优美环境的。”李白燕说,传承南音的工作自己已经从事了三十多年,“作为一个传承者,我的使命就在于培养更多学生,把南音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我希望泉州南音能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