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斌随时都在整理着书籍。 何浠 摄
在成都西门的一个老小区内,有着一家老旧书店,名叫“毛边书局”。100平米的房间藏书达10万册,尽管店址隐蔽,但在书友圈中,“毛边书局”的名声却不小。
4月12日,记者到访的时候,傅天斌正在两米多高的书架之间穿梭,书架之间的通道最窄处还不足半米,整个房间的味道也被油墨香占据。傅天斌告诉记者,“一会有人要来拿《仪陇县志》,我再给他找点有关仪陇地方的旧书。”
傅天斌正在整理刚收回来的珍贵手抄本。 何浠 摄
傅天斌生于湖北襄樊(今襄阳),1992年开始藏书。1998年,他负责的书店开设了毛边书窗口,他自己也迷上了这种别致的书籍,还特意花费数百元人民币,购买了民国时期的红木裁纸刀。4年后,傅天斌来到成都安家,出于对毛边书的特殊兴趣,将自己创办的私营书店命名为“毛边书局”。同时,通过师友、书市、网络等渠道,搜罗更多的毛边书。如今,毛边书局藏书约为10万册,创办20年来销售出去的旧书超过100万册。
傅天斌总是能准确的找到客人所需的书。 何浠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傅天斌收集的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地方县志、中药医学、菜谱制作教程等珍贵旧书。对于很多人问他镇店之宝是什么这个问题,傅天斌表示,“我们的理念是做一般的平装书,不是说所有的平装书我们都收,需要有价值的。”傅天斌所说的价值并不是市场价值,而是书本身的价值。“曾经有人问我镇店之宝是什么?其实并不是非得要说一本书原价可能两三块钱但能卖几十万,这种书我们没有关注,也不是毛边书局所关注的领域,我们关注的领域是取决于书本身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已经不仅仅限于纸质书的阅读,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了当代一种普遍的阅读方式。在傅天斌看来,对某一个领域的了解通过电子化来阅读未必不是件好事,确实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傅天斌说:“这是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一味的电子阅读不管纸质阅读,那么我们就会缺乏资料上的真实性。所以我们要推崇全民阅读,提升纸质的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