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剪纸老手艺遇上文创新元素

发布时间:2017-03-20 阅读量:2327
1.jpg

卢淑蓉在剪纸

  3月12日,一场以“传统手艺创新与世界名画本土原创的碰撞”为主题的文创沙龙,在福州鳌峰坊书城举行。漳浦剪纸传承人卢淑蓉,作为“传统手艺创新”的代表,参与了这场“碰撞”。她带来了系列新作《美丽传说》和《鸡趣》。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是,卢淑蓉的新作不仅保留南派剪纸传统技法,融入闽南海洋文化元素,还注入了现代文创理念,尝试全新的题材、配色、装帧和包装。这些新颖的图案还被运用到T恤、雨伞、挎包等日常用品中。

  漳浦剪纸呼唤年轻力量

  2010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和不少非遗手艺一样,漳浦剪纸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去年6月,漳浦本土文创品牌台创工场携手剪纸大师卢淑蓉,启动了用文创改造剪纸的计划,志在为传统手艺寻找新出路。如今,第一批产品已投放市场。

  为传统剪纸注入新的元素,卢淑蓉早有这样的想法。2012年,卢淑蓉的网店参加天猫“双十一”促销活动。为此,她的团队花了8万元投放页面广告,但最终,网店的销售额不足3000元。“我们的作品过于传统,不符合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而‘双十一’的主要参与人群便是年轻人。”事后,卢淑蓉开始反思,“一定要注入新的元素,改造传统非遗手艺。”

  漳浦剪纸,是中国南派剪纸的代表,其特有的排剪技法在国内剪坛独树一帜。“青花瓷系列作品曾经是我们最畅销的产品,但上市不久,就遭到剽窃。北方的工坊大多采用尖刀戳刻的方式,一次可生产50张,而依靠传统手剪工艺,每次只能同时剪三四张。”卢淑蓉说,两种工艺成本悬殊,市场售价相差五六倍,漳浦剪纸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

  因此,漳浦剪纸界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这些年来,培养了数十个学徒,但最后因为效益不好,徒弟们都选择了转行。”高少萍是“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获奖者,今年省两会上,她作为人大代表为民间老艺人发声,“有关部门应将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家的生活补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让老艺人没有生存之虞,能够潜心于艺术创作。”

  台创工场的发起人吴少华认为,光依赖政策输血,并不足以让漳浦剪纸摆脱困境。“找市长不如找市场。”吴少华认为,可以通过文创开发的方式,改造传统非遗手艺,从而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多年深耕文创、教育等行业,让吴少华积累了大量的文创产品开发经验与市场渠道资源。为此,他决定与本土手艺人一起,协同改造传统漳浦剪纸。卢淑蓉,是他的第一个合作对象。

  文创理念改造传统工艺

  《美丽传说》是漳浦剪纸接受文创改造后诞生的首个系列作品。

  “女人不仅如水,更像海里的鱼。”卢淑蓉如此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该系列作品旨在呈现女性美丽与神秘的形象,在主题上区别于传统漳浦剪纸作品,在表现方式上,卢淑蓉为其融入了传统与本土元素,“尽显闽南海边元素,将鱼的形象运用到耳环、饰品、眼纹等地方,同时在眼睫毛等细节处,充分运用南派剪纸所特有的排剪技法,同时使用黑红、紫金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配色”。

  该系列作品在业内反响不俗。但对卢淑蓉而言,创作过程却经历了漫长的不适应与磨合。最初,几十幅手稿全部被推翻,原因是未跳脱传统创作框架。为此,吴少华引入了文创导师团队,他们的职责是对产品在内容、款式、颜色、包装等方面进行再创意、再设计、再改造,从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文创新产品。《美丽传说》便诞生于这样的辅导之下。

  除了创作主题上革新,文创团队在装裱、包装等细节上也下足了功夫。“针对不同的作品,我们专门订制画框,选择厚重感与线条感更强的柯木作为材质,并使用嵌入式挂钩,方便居家使用。”吴少华说。

  漳浦剪纸的又一文创改造方向是进行IP延伸开发,将剪纸图案映射于日常生活物品之中。如今,基于《美丽传说》《鸡趣》开发的雨伞、T恤、潮包等延伸品已正式上架,老艺人们的创收渠道因此得以拓宽。“目前,当地一家工贸企业负责部分延伸品的生产。未来,我们将全部利用当地资源,就地消化订单,从而带动本土传统企业的发展。”吴少华说。

  《美丽传说》与《鸡趣》只是漳浦剪纸接受文创改造的试水之作。目前,卢淑蓉正在台创工场的指导下,创作以水仙花、世遗土楼等漳州元素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将出现在9月在厦门举行的金砖会议上,成为漳州的献礼作品。未来,这个团队还将为漳浦剪纸引入动漫、二次元等多元的创作元素。

  为老手艺打开市场通路

  长期以来,漳浦剪纸作品立足的是高端礼品市场,近年来,这一市场逐渐萎缩。尽管电商等新的渠道开始出现,但日趋激烈的竞争,让老艺人们感到吃不消。

  比起他们,吴少华拥有更多的市场渠道与入口。吴少华的另一个身份是龙彩(福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当前,该公司正参与省内多家实体书店的业态改造。该改造计划参考了台湾诚品书店模式,旨在将实体书店,改造为复合多元的文化综合体。在省外,吴少华的文创团队还入驻了多个大型文化综合体。“此外,我们与台湾手工艺推广中心、台湾文创礼品馆、台湾金玉堂文具等有长期合作关系。”吴少华说,今年以来,经过文创改造的漳浦剪纸及其延伸品,销售额近20万元。

  另一条市场通路,是全省各大旅游景点。“这些产品的定位是旅伴产品,因此我们将以漳州为起点,逐渐入驻全省景区景点,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福建特色旅游伴手礼。”

  除了剪纸,吴少华还希望更多的非遗老手艺能够接受文创改造。和剪纸一样,竹篾编、木偶雕刻、漳绣、棉花画、毛线画等传统手艺也在市场化道路上,面临着不适。

  漳州棉花画曾辉煌一时,已故棉花画艺术家黄家声先生的作品曾经被外交部列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珍贵礼品之一。但由于手工制作费时多,经济效益差,高峰时规模超过百人的漳州棉花画工厂最终倒闭,黄家声的徒弟们也纷纷改行另寻出路。如今,漳州的棉花画从业者只剩下年过六旬的郭美瑜。

  “剪纸市场虽然不景气,但依然有大批的从业者。但棉花画、毛线画等小众手艺,从业者寥寥无几,进行文创开发,缺少人才基础。且不少老艺人观念守旧,配合度不高。”吴少华说,进行文创改造,是非遗老手艺重新获得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这需要老艺人的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也应有更多扶持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