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闽商杂志: 三妙之品 陈冷月的诗书画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11-18 阅读量:2744
陈冷月
闽商杂志《名家与作品》之陈冷月
 
  人物名片
  陈冷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妙之品:陈冷月的诗书画
  文 本刊记者 林谷峰
  妙峰山下,八梅园中。一位年近耄耋的老者,挥毫泼墨,吟诗作对。他热情地带记者进入他的书房,卧云山斋果然不凡: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有山水画,有书法对联。桌上,放着许多古典书籍和一幅即将完成的焦墨画。
几十年来,陈冷月一直保持着绘画、习字、作诗的文人传统,他诗中“清风卧榻诗千首”就是很好的写照。
  陈冷月出生于长乐,成长于榕城,创业于香港,又隐居于武夷大山之中十余载。如今的他背不驼,发不白,目光炯炯,声如洪钟。他每天以写诗、作画为乐,这正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酷爱和对传统文人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
  陈冷月曾师从福州才女刘蘅大师学习古代诗文和传统山水画。刘蘅女士是闽中国学泰斗陈衍先生及南华老人何振岱的嫡传弟子,陈冷月有幸求教于她,对他后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追随先师三十余年,还专门请保姆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直到大师去逝。大师晚年评价陈冷月:“其天资聪颖秉赋刚毅,造诣与日俱进。观其诸作岂仅胜于蓝,而出蓝之外,自成一格……诗情画意与书法辉映,而成三妙之品,当此风雅衰微之世,诚难而可贵也。”
  他坚守其半亩园地,默默耕耘,悄悄浇灌,丹山碧水,徜徉其间,醉心于传统文化之中。从前陈冷月偏向精工细作和清丽繁缛的风格,而今他将写意和焦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古意甚浓。他的画,从四王入手,得意之画必题诗词,凸显文人画的书卷之气,而市井之味尽弃。如词:《题樵山渔水图》
  江阔山高气舒和,屋小月明多。楼头歧路,床前流水,眼底风波。
  煮葵烧荀烹鱼脍,欲睡卧青莎。溪边清碓,山间憔唱,莲外渔歌。
  词与字与画与意,浑融一体,相得益彰,好不精妙。他推崇古法用笔,皴擦点染之间,简单传神,那山,那树,那水,那亭,重意而略形,浑厚古朴。
  先生书法,篆、草、隶、行皆有涉猎,篆书师二李,行书尊二王,草书习怀素。其书法,或清新流丽,或沉稳遒劲,玩弄笔墨于俯仰之间,自得其乐。
  胸有诗书气自华,陈冷月深厚的传统诗文功底,让他展现出文人的气质。谈话间,时有诗词连缀,尽兴处,福州话、普通话交替使用,亦俗亦雅。他虽尊孔重道,但并不是一味崇尚复古,反之,他喜欢创新,主张“学古而不泥于古,学师而不拘于师”。他每天也关心国家大事,玩转微信、微博,不肯落于潮流之后。
  尽管诗书画兼通,早已名声在外,陈冷月依然谦逊,像个学生一样不断钻研,探索更高的境界。
  书画表真性,诗词照本心。力蠲世俗累,半亩泛闲情。
  陈冷月 词
  鹧鸪天 题山水知音图
  世味浊醪细细斟,瞢腾短梦怯追寻。人多手舞腰间剑,我独尘封壁上琴。
  清客耳,淡名心。青山碧水是知音。只将岁月酬素抱,不把羸躯付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