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产业观察

全国创新百强区揭晓!福建4区入选,海沧新进......

发布时间:2025-04-03 阅读量:310 来源:闽商网

3月31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榜单。


据了解,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开展了全面评价。

南山区位居首位,创新主体集聚效应凸显


榜单显示,深圳南山区已经连续7年位居首位,排在2-10名的分别是深圳宝安区、广州天河区、广州黄埔区、深圳龙岗区、杭州余杭区、郑州金水区、南京江宁区、深圳福田区、长沙雨花区。


图片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

从评价结果上看,本次榜单有四大核心看点:


1、创新主体集聚效应凸显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1万家,占全国比例超过3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23家,创新强区的企业主体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2、科教投入水平持续加强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财政科教支出占比的平均水平达27.4%,高于全国水平8.4个百分点,且近三年来财政科教支出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反映出中国创新强区在政府层面对于科技和教育的总体投入水平和重视支持程度不断提高。


3、科技服务业主体增加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集聚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主体共257.3万家,中位数为21436家,近三年科技服务业主体数量加速增长,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4、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年度商标注册量为93.8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4万件,分别占当年全国总量的21.4%和30.8%。创新强区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中国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空间。


福建4区入选,厦门独占3个,海沧新入榜

此次,福建共有4个区入选创新百强区,分别是:福州鼓楼区、厦门思明区、厦门湖里区、厦门海沧区。其中,厦门独占3个。


福州鼓楼区

排名26位

比去年降低2位


      近年来,福州鼓楼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产业链链长制计划,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和壮大。

目前,鼓楼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5家,56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福州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有46家企业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与软件园A区组团入选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此外,沿科创走廊主轴布局多个精品示范产业标杆节点,2024年,鼓楼区科创走廊内新建载体面积8.5万平方米,廊内新增认定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众创空间。


厦门思明区


排名30


比去年前进1位

      

厦门思明区紧密衔接和服务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形成软件信息、旅游会展等千亿产业链群,商贸业规模突破万亿。


思明区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的首善之区,2024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6%。新培育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全年国内专利授权量57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95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9件。


厦门湖里区


排名58

比去年前进1位

2024年,“科创湖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成长型企业分别新增72家、35家、60家。实施支持企业培育研发创新能力政策16条、制造业和软件业倍增13条、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4条、航空维修业发展6条,安排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政策资金超1.7亿元。生成25个“智转数改”项目,支持27个科研及产业化项目立项,引进38个科创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1亿元。


此外,湖里区联合嘉庚实验室共建科创产业加速器,落地桑若钙钛矿光伏研发及中试等科创项目。投用全国首个“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6%、全市第一,累计专利授权1.2万个。


厦门海沧区

首次荣登榜单


排名97


海沧区作为厦门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在围绕“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全区有效期内“国高企业”539家、国家级“小巨人”27家,并培育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占全市7家过半;


科技创新载体数量不断增加、能级不断提升,全区累计构建139家创新载体,支撑企业实施研发创新;


科技资金投入保持逐年提升,全区R&D投入强度保持4%以上,2023年高达5.09%;深化校地合作,力促校企合作,建立“张榜选帅、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完善产学研对接机制,精准匹配科研需求;推动国创中心厦门产业服务平台、光学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落地,提升服务能级,加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加速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发展,厦门生物医药港连续6年位列全国前15,医疗器械产品获批量占全省超90%,创新药研发品种占全市82.14%,形成多维度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