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仓健
高仓健生于1931年,福冈县出身,在上京求学期间进入东映,从一个毫无演技经验的演员开始做起,次年便在电影中首次露面,极具表演天赋。1960年代高仓健出演的任侠系列电影确立了他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巨星地位,电影粉丝均热切地称呼他为“健先生”。
自诩为电影演员的高仓健一生共出演电影205部,而不愿接演电视剧。他所主演的电影《追捕》《幸福的黄手帕》的片在国内也十分知名。高仓健最后的一部作品是2012年秋季上映的《给亲爱的你》,在片中他饰演思念亡妻(田中裕子饰)而踏上路途的刑务官,并获得了同年的报知映画赏最佳男演员。
一个从人们嘴边消失的词汇——高仓健
高仓健这个名字,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如果不提张艺谋几年前的那部电影《千里走单骑》,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熟悉、并发自内心涌起一丝波澜。在时下的人们眼里,高仓健不过是一个过气的日本老演员,那张不苟言笑的脸远不如木村拓哉、裴永俊或f4养眼,也不如新出炉的“加油好男儿”楚楚可怜,更不如横行一时的中性美人讨喜。但是,这个人及他的名字转换成中文词语——硬汉,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产物,似乎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
语言是历史的载体,而词语则是史实的见证。随着历史的演变,词语也就相应有了产生、流行、落伍、消亡的奇妙过程。而这一过程,只有有心人才会留意兼反思。近来看到一篇叙述消失的词汇的文章,感慨良多,喜忧参半。文章中列举了一些我们曾经熟悉、如今却已经无人问津的词语,例如:农业税、表弟哥表姐妹、解放鞋、高考年龄限制、硬汉、处女新娘、千年虫、大哥大、家书、WPS、MUD游戏、奉节古城等等。这里面的词语,有的是因为特殊的经济环境而为大众传颂,随着经济发展,消逝是可喜的。有的词语则是因为沧海桑田的变迁而被遗忘,想来可叹。有的词语,如今也从人们嘴边消失了,例如表哥弟表弟姐妹、硬汉、处女新娘,说来真不知心里是个啥滋味。其中“硬汉”二字,真意的名存实亡,最最叫人可悲!
说到硬汉,我们不得不旧事重提,近而会想到高仓健这个名字。上世纪7、8年代的人都应该记得电影《追捕》与话剧《寻找男子汉》。“当时,这些轰动一时的文艺作品奠定了那个时代对于完美男性、唯一而统一的标准,就是不苟言笑、力量型的高仓健式的硬汉。20年过去了,在韩、日偶像剧的“侵蚀”中,在日趋“她世纪”的潮流变化中,硬汉的地位几乎已被颠复。”这是一位上了点年纪的人说的一段感慨,应该代表了一股暗涌的社会情绪。
之所以说是“暗涌”的社会情绪,因为它不敢明着坦白。试看时下各类名目繁多、目的不一的电视选秀活动,女的不提,单说男的,最后的花魁赢家,究竟有几个还称得上“硬汉”,够“花”是真的。相比之下,有些选出的女人,倒是真巾帼不让须眉,甚至比须眉还须眉。试问,如今谁敢说“他们”不好,选秀活动主办方不跟你急,fans就先给你一顿暴啐!
如今再提硬汉,难免有人说你老了!可能吧。但是,面对一个酱油不咸、醋不酸、男不男女不女的时代,难道真的就能“老了”二字轻松了之吗?!难道“加油”就不能加点儿酱油吗?!(北京广播电视报/邢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