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人文财富尚流会定制

究竟安倍为何要来APEC?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11-13 阅读量:27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赵宏伟

  如此厌恶中国,APEC时,就不要上京了吧。去年奥巴马就没参加嘛。安倍是一定要上京。上京也不用见习主席嘛。每次主办国元首都不可能有时间跟20国首脑一个一个正式会谈。安倍是一定要见的,还要求正式会谈。
/

习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杨-谷内共识的话里话

  “进京”在日语中译为“上京”,一般指是“上东京”,必是躬腰仰视地向着上方走。2014北京APEC,安倍一定要上北京,一定想跟习主席正式会谈。10月,王毅外长回答说:“来者都是客。”显而易见,这话是还没定正式会谈,有的是迎客礼仪范围内的交谈,但少不了迎头说教安倍两句大道理。看日本媒体,这小半年里,安倍谋求的这两个一定,简直是日本外交乃至国际舞台上的第一大事了,上演着一场热热闹闹的活报剧。可对北京APEC来说,“安倍上京”实在排不上新闻头版。

  安倍为了这两个一定,可以说是做了他能做得最大努力。8日杨国委应了跟谷内的正式会谈,达成了4点共识。那么,这4点共识里,有安倍的多少让步呢?关键是第二点和第三点。

  第二点的关键文字是:“正视历史”,“达成一些共识”。是什么共识?文中没有说。但其只能是,在最大的障碍,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上,谷内应该表示了今后不再参拜的认识。实际上,中日美韩已都认为安倍去年在世界上遭受了广泛的批判之后,任期之内不会再去了。但是安倍在嘴上说不出来。

  第三点的关键文字是:“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这意思是:日本只承认了对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没说承认在钓鱼岛主权上存在争议!日本的立场仍然是那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当然,中国怎么解释上面的共识,那是中国的自由。

  总之,有了上面的“共识”,然后各自解释,各下台阶,看来安倍跟习主席的正式会谈,有点门了。

  中华文明圈中的日本

  安倍如此缺乏诚意,为何一定要上京?一定要努力跟习主席搞个正式会谈的形式呢?从日本人的识理和悲情这对自我矛盾的心理文化上看一看。

  号称两千年古国的日本,近代以前隶属中华文明圈。这是日本人的共识,日本人是识理的。史学在日本分为三大门类:世界史,东洋史,日本史。所谓东洋史就是研究近代以前以中国史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圈史。

  日本国家建有东洋文库,东京大学有东洋文化研究所,却没建什么日本史、世界史的国立研究机构。东洋史学是一大牛,大学统一考试时一定会有文言文试题的。偌大东洋,今天只有日本没有丢掉汉字,韩国没有完全丢掉汉字。不才承认日本人没忘根本。特别是史学家们,饱读经卷,少有沦为反华小丑,去咒祖辱宗的。

  古中华世界国际体系由册封关系、朝贡关系、华夷关系构成亲疏的重层式构造(中山大学魏志江教授)。日本两千年,这三个角儿都演过的。传说中的卑弥呼女王的倭国,就曾冒死渡海拜汉、魏,求来“汉委奴国王印”和“亲魏倭王印”两颗纯金印。前者实物出土,被封日本国宝。明朝时,亲王、将军们也有的来求“日本国王”的册封,弄得天皇无光。史上知名的遣隋使、遣唐使那是来朝贡的。明朝海禁后,又有日本两派争朝贡正统,被明朝一怒禁止来贡。此后就剩下华夷关系了。

  看一看日本大家们对中华文明的过去与现在的认识。

  “中国的文明源于自创,(略)并由子子孙孙们继承发展,绝无断代直至今日。(略)这一事实就是中国史和文明区别与他国的决定性特征。”(97年,寺田隆信京都大学、东北大学教授,故人)

  “中华文明圈的中心和周边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力学往复关系”,这个“曾被认为是旧时代遗物的中华文明圈的关系构造,实际上不仅在持续着,从21世纪开始,又被环中国圈这一经济关系构造所再编,使周边各国再一次被周边化。”(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