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底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纳智捷在中国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然而在头几年的蜜月期过后,纳智捷在中国的销量似乎遇到了困境。今年上半年,纳智捷的总销量为8359辆,同比下滑了61%,而2016年在推出了新车锐3的情况下,销量相比2015年依旧下跌了2万辆左右。因此,带着反思和破局的决心,东风裕隆纳智捷总经理吴新发在核心媒体战略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易经》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会将做一些全新的尝试跟转变。”
穷则变,但怎么变是关键
要谈变其实很容易,但怎么变才是成败的关键,“变则通”的前提要变得对,变得彻底。而关于这个问题,东风裕隆纳智捷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从产品和传播两个方面着手展开。从产品层面来说,改变的主要内容就是“510”计划,而传播方面则是在方式方法上的调整。
纳智捷品牌目前在售车型少,品牌产品线覆盖不足,缺乏爆款,这些都是造成了其销量持续走低的因素之一。因此从产品层面想要改变现状,首先“量变”是带来“质变”的先决条件。为此,纳智捷推出了“510”计划,即在2022年之前的这5年内,纳智捷将至少投放10款全新车型,而该计划的第一款车型就将是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小型SUV——纳智捷U5。
除了量变,质变也是对于产品里提升必不可少的关键,对于这一点,纳智捷也在做着针对性的改进。在聊到产品可靠性问题的时候,东风裕隆营销总部总部长郑荣富表示:“针对可靠性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质量倍增”的计划,每年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另外,我们也在产品企划阶段就会将质量要求明确,后期不断研发验证。”
在传播层面上,纳智捷的反思也颇为深刻,提出了将直面问题,正面回应,以此来树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心。郑荣福部长坦言:“首先我们将正面回应之前的负面问题,例如油耗高等产品问题,我们将用全新产品的低油耗数据正面回应。从U5开始,我们将加快传播频率,发挥整个裕隆集团核心精神,快、狠、准地针对市场做出回应。”
改革要从管理模式上的转变开始
作为东风汽车和台湾裕隆的合资公司,东风裕隆纳智捷在管理上一直是双方各派团队,在沟通效率和协同默契上难免有两套班子带来的一些问题。而在经历了反思后的东风裕隆纳智捷,首先从管理模式上开了刀。吴新发总经理表示:“未来的经营管理团队也将与过去5年不同,后续只有裕隆方派任一个总经理,东风派任一个财务主管,其他的就是走人才市场化的概念,全新的团队构架可以快速的对市场快速响应,做出决策,更好的面对市场竞争。”
而就在6月,东风汽车的确也对东风 裕隆采取了“撤人不撤资”的行动,撤出了自己的管理人员,按照新模式梳理了东风裕隆在人事、财务上的管理体系。就在撤出人员的同时,股东双方分别做了增资计划,总计会再投资20亿为东风裕隆纳智捷品牌及产皮的后续发展上。新投资的关注重点有三,第一是研发新一代的产品,第二是开创新型的经销模式、销售模式,第三是强化和扩大新能源科技的开发。有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投资输血,东风裕隆纳智捷变革成功的外部条件已趋完善。
破局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企业的变革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还是产品的改变,想要完成破局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而作为“510”计划的第一款车型,纳智捷U5无疑承载了这么一个重担。作为一台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小型SUV,纳智捷U5在设计和科技配置上都破费功夫,双色车顶、12寸多功能大屏,这些配置无疑都是瞄准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正如郑荣福部长说的:“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将目标消费者定位在90后年轻消费者,未来我们也将在其他产品上坚持提升科技含量。”
谈到纳智捷U5的定位时,郑荣福部长表示:“在价格上会对标还没有上市的传祺GS3、荣威RX3,以及已上市的帝豪GS、名爵ZS等几款车型,定价会在8到12万左右。”而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随着10万级SUV市场的日趋饱和,8万元起的小型SUV的增长势头倒是日渐高昂,此时纳智捷以一款8万元起的小型SUV作为破局产品,在定位上正合当下大趋势。
在产品力上,U5还展现出了纳智捷在经营模式上的一个新思路,那就是资源共享。 U5使用的是东风日产的CVT变速箱,也得益于跟东风日产在资源上的协同效应。目前,全新U6现在已经换上PSA的发动机, 未来新能源车的开发上,东风日产和PSA也将和纳智捷有更多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合作。
尽快打造出爆款是纳智捷的成败关键
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东风裕隆纳智捷给媒体、给消费者都展现出了全新的团队形象,但对于这个风貌一新的队伍来说,目前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尽快拿出一款爆款产品来完成对于品牌形象的重塑,让消费者对其重拾信心。中国市场虽然庞大,但目前自主品牌崛起迅速,合资品牌加大发力,想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唯有过硬的产品才是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