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双元堡,是水美土堡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顶着烈日,水美土堡群文物保护所所长陈志龙指向青山碧水间的一座土堡。
远远望去,双元堡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气势不凡。
水美土堡群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土堡构成,均为本村张氏家族于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所建,总占地面积约1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72平方米,是沙县区现存最大的土堡建筑群,也是三明唯一的土堡聚集建造的例证,至今仍延续着传统居住功能。
水美土堡群航拍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陈庄敬 供图
高大厚实的堡墙、宽阔的跑马道、碉式角楼,星罗棋布的射击孔,再现了土堡独有的防御体系。美轮美奂的彩绘木雕、错落有致的黛瓦屋檐,铺满青砖的地面,主人家的繁华热闹似乎历历在目。
古事成了故事。历经山河风雨,曾经繁华热闹的土堡如今只留下寂寞。“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慢慢都搬去城关了。”水美土堡管理委员会会长张德洪说,如今,水美土堡群的三座土堡只有双元堡中仍有几户张氏后人居住。
作为当地人的祖宅,土堡就是一群人的家、一个家族的根。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堡开始地基下沉、墙面脱落、木结构腐朽、白蚁侵蚀……如何守护老祖宗留下的家业,成为当地群众心里的一件大事。
水美村里的张氏族人,率先开始了土堡的“自救”。
作为土堡的传承者之一,时任水美村村支书张梓銮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土堡的修缮工作中。
张梓銮回忆说,2005年,水美土堡群评上“县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堡里还住着上百号人,很多住户直接在土堡里养猪、养鸡,人畜混住。堡内环境脏乱,梁木日渐腐朽,书楼墙壁倾塌。
“好几处屋顶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张梓銮说,“我们决心对土堡群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和本体保护。”几名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一边动员大家自己动手,清理居住环境,一边说服村民按户自愿集资,筹集土堡维修基金。
为了大家共同的家园,村民表现出空前一致的团结:土堡群周边的违章建筑、旱厕拆了,维修基金筹集起来了,鸡舍、猪圈搬迁到了政府划定的养殖区,漏水的地方补上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村民们对土堡群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修缮。
水美土堡群之双兴堡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陈庄敬 供图
2009年,水美土堡群获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意识到,祖宅传承的意义更重大了,每个人都应该是土堡的守护者。大家自发订立土堡保护公约,签订保护使用责任书和协议书,自愿做好水美土堡群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019年,水美土堡群顺利从“省保”晋级“国保”,成为沙县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维护修缮开启了新篇章。
这一年,对土堡的守护者来说,是意义不同寻常的一年。张氏宗亲发起组织成立“水美土堡管理委员会”与“张氏修缮保护小组”,一方面对接企业、族人,筹集资金并负责管理与修缮,另一方面对接政府,申请项目及配合土堡修缮。
此时,61岁的张梓雄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守护者的责任。
张梓雄一家五代人都住在双兴堡,他生于斯长于斯,直到40多岁才搬离双兴堡。和大多数搬离土堡的人一样,他对土堡有着深深的情结。
这样的情结,驱使着张梓雄骑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在城关与水美村之间奔波往返,义务承担起修缮工作的现场监督。石头垒得正不正,墙面是不是够干爽,瓦片有没有平整……200多天时间里,他一天天看着土堡变化,看着它慢慢开始与记忆里家的样子一点点重合,而且变得更美更好。
张氏族人对土堡群进行了自主修缮,但毕竟能力有限。如何让水美土堡群重现当年风貌、让珍贵的国宝级建筑涅槃重生?
资金是关键。成为“国保”之后,当地文保部门积极推动水美土堡群的修缮工作,从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省文物局分别争取补助近800万元用于水美土堡的修缮。
系统性修缮工程拉开帷幕。
水美土堡群修缮现场 受访者供图
水美土堡群迎来了它的修复者,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近30年的沙县区博物馆馆长、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林建棋就是其中之一。
林建棋对土堡群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钻研土堡群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收集相关资料,一路陪伴着水美土堡群从“县保”“省保”到“国保”。
从2018年起,林建棋便带领修缮团队编制“双兴堡”修缮方案,测量构件、绘图制作……仅前期准备工作就历时半年有余,林建棋隔两天就要跑一趟水美村。如今,翻看厚重的双兴堡修缮工程方案,405页皆是修缮团队的心血。
2020年,双兴堡修缮工作终于正式启动,每一处修缮都是细节与精益求精的结合。
“一定要修旧如旧。”林建棋一语道出其中关键。双兴堡大厅致美堂的神龛就是其中的代表。
根据林建棋回忆,当时整座神龛已坍塌,连支撑神龛的柱子都烂掉了。为修缮神龛,修缮团队遍寻村中老人,根据老人的回忆和描述,先将神龛的图样画出,经老人核对后,再进行修缮。
有些修缮,还需要创新和智慧。双兴堡内一些柱子早已腐朽,无法继续承重。林建棋和修缮团队便采用了传统的墩接技术,将这些柱子糟朽的部分“截肢”,再取来一截定制的粗细相同的木材,在内部做出榫卯结构,与柱子保存完好的部分衔接,为这根柱子换上“义肢”。
在“修旧如旧”中,除了修缮技法按照古法,原材料的选取也十分重要。首选的原材料是从老房子、老建筑中拆除下可用的,按照“以大做小”的原则填补修缮。水美土堡中多用杉木,而沙县所出产的杉木材质上乘,便充当了原材料“后备军”。
“沿用早先的修缮材料,才能将承载着我们乡愁与记忆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守护。”林建棋说。
为了尽可能留下更多的原样构件,被拆下来的石块、木料都要做详细检查,做到物尽其用;墙体修缮皆采用本地的泥巴、稻草和石灰作为原料;堡墙外围的石块也都先根据原先的位置统一编码、标记、拍照,卸下堆放,等做好前期修缮工序,再按照这些编码将石头一块块垒起来,重新复原……
“这是一场抢救性修复。”林建棋坦言,但无法急功近利,土堡的修缮不仅是完成当下的工期,许多修缮要经过时间和自然的二次考验:为保持墙体平整度,双兴堡跑马道堡墙内侧在第一道修缮工序完成后,墙体要放置一年,让其干透后再进行二次粉刷;新修的古堡屋顶需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雨水测试,根据有无出现漏雨情况进行调整……
水美土堡群之双兴堡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陈光铨 供图
这些年,政府与民间修缮力量已然形成合力。今年3月,双兴堡修缮工程正式通过项目验收,为下一步双元和双吉堡的修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修缮工作的开展,水美土堡群开始“苏醒”。
如今,在“小红书”APP中输入“水美土堡”四个字,可以搜索到不少关于水美土堡参观打卡的笔记分享。
在这些笔记中,“小众”“游客少”“原生态”是网友们用来描述水美土堡的几个高频词——这对于不喜欢景点人群扎堆的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说明作为“国保”级的水美土堡还“养在深闺”,亟待人识。
水美土堡群之双元堡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陈光铨 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修缮进度成为制约水美土堡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双兴堡修缮完成后,双元、双吉两个土堡的修缮也在推进中。
“修缮方案已在审批中,我们力争在2025年完成其他两座土堡的修缮。”林建棋说。
另一个制约因素是缺人。作为“国保”的配套单位,沙县区水美土堡群文物保护所目前只有所长陈志龙一人,人手捉襟见肘让陈志龙倍感压力:“土堡修缮工作头绪多、事务杂、战线长,急需能沉下心、肯吃苦的人加入。”
“85后”村支书傅子靖身上,就有这么一股精神。作为水美村的原住民,傅子靖对水美土堡群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1年,傅子靖带着在外所学回到水美村,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支书,决心在家乡一展抱负。“和众多的南方山区农村相比,水美土堡群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在这位年轻的振兴者眼里,“复活”水美土堡群,才能振兴乡村。
按照规划,水美村将以土堡群为核心,并联其他三栋同样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把周边的旅游设施发展起来。目前,村里已完成道路整改和路灯安装,再过两个月,游客中心也将开放使用。届时,将引入餐饮、住宿、休闲等项目。
村民张洪荧从周边的悄然变化中嗅到了商机。去年,他的农家乐开张了,就地取材的简易装修,自家栽种的瓜果蔬菜,主打的就是新鲜接地气。
今年“五一”期间,前来参观水美土堡群的车排成长龙。他的农家乐也每天爆满,没有预订根本吃不上饭,这让张洪荧很是高兴。“现在游客不多,农家乐还做不到常态化经营。”张洪荧坦言,村里的人都希望土堡群能尽快修缮好。“土堡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家修好了还能多赚钱,大家都盼着。”他说。
水美土堡群之双元堡 沙县区融媒体中心 陈光铨 供图
在傅子靖看来,只要守得住当下的寂寞,实现老张的梦想指日可待。
2022年,水美土堡群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并列为沪明文旅合作的特色景点,相关部门还批复了门票收费标准。
但水美土堡群目前依然实行免费参观。“我们希望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后,再开始收费。门票收入也将成为提升村民收入和土堡群修缮资金的来源,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傅子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