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旭
华人跨洋越海到菲律宾扎根,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他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搭棚栖身、劳作繁衍,一代一代书写朴实而神奇的历史篇章。旅居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十有八九来自福建,其中又以原属泉州府的晋江、惠安、南安等地为最多。今天,他们成为菲律宾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菲律宾的工商界、金融界、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体育节、政治界等,都涌现出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
菲律宾有两千多个华人社团,活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们致力于促进华社的和谐团结,提升华人的社会地位,加强与菲人社会的沟通融合,推动中菲两国友好交往,竭尽所能功不可没。
这两千多个华人社团,以菲华商联总会为龙头,其创建于1954年,作为菲律宾华侨华人工商界的最高机构,深入参与菲律宾的经济、社会、民间及文化生活,不仅为菲律宾华人提供了许多援助,而且也对菲律宾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菲华商联总会在每两个月都会举行一次董事会,每个月举行一次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在一次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施文界博士。
“在这些会上我们主要是讨论一些社会上的问题,大家比较关心的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促进华人社会的沟通,增进华社各团体的交流合作,听取大家的意见;以及帮助新侨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法律上的帮助等等。”施文界先生说:“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在外的华侨华人应该有一个气质,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当地法律。”
施文界博士祖籍福建晋江市,在旅菲华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身历多年侨社侨团领导。目前除了担任菲华商联总会名誉理事长,还担任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常务顾问,世界临濮施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等数个侨团要职。此外,他还是侨中学院校董会基金会副董事长。
长期以来,施文界致力于菲律宾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菲友谊,为家乡泉州的发展倾注心力、奉献才智与财力,影响深远。
施文界打造的福昌鱼网集团,是菲律宾渔具业的龙头,在国际市场也占有很大份额,尤其是金枪鱼网占有全球市场的一半。此外,他在菲律宾还涉足房地产、银行、商场、旅游、娱乐、塑料等行业。如今,他把大部分产业都放手交给孩子们去做,自己则专注于房地产行业和社团工作、公益事业。
“我虽然在中国出生,但实际上算是侨二代。”施文界说,父亲在菲律宾出生长大,被祖父带回老家晋江读书、成家、立业,施文界出生在晋江后,被父亲带回菲律宾。早年,施文界目睹了父亲施家万艰难地经商历程,最终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同时看到父亲取得成功之际,仍不忘回报家乡。这一切,让当时初涉商海的施文界,深感到父亲创业背后的艰辛和浓烈的爱乡之心,并深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与鼓舞。
上世纪80年代,旅菲爱国侨领施家万先生便频频关注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数次携其妻吴惟真女士返家探望,在晋江老家建设了一个3公里的水泥路,为家乡各种建设事业尽心尽责。后来,家乡人为纪念他们的善举、热心,特地建造了“万真亭”。
在父亲施家万的熏陶和带动下,出于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当施文界事业有成之际,他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建设,回馈桑梓。据不完全统计,施文界父子为家乡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慷慨解囊,已累计达到600多万元,施文界父子的桑梓情深已渗透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我比较注重教育,尤其是中文教育,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我经常和年轻一辈说,学中文在工作上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增进对中国的认识,了解中国的文化。”让施文界忧心的是,如今菲律宾华裔的年轻人中文说得越来越少了。“包括我自己的小孩,他们虽然会说,但是不会写,我尽量培养他们,增加他们的兴趣。”
在施文界担任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的任内,他提出了“1+2+1”的项目,培养中文老师和懂中文的律师。所谓的“1+2+1”,就是第一年在菲律宾的侨校,比如中正学院、侨中学院,学习一年的中文,有一个准备。第二年和第三两年去中国的高校学习,最后一年回到菲律宾继续学习。通过这个项目,菲华商联总会培育英才服务华侨学校和华人社会。现在,菲华商联总会还在继续推动这个项目。
“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一带一路’建设给菲律宾带来很多商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等,有很多的合作机会。菲律宾和中国的合作共赢,中菲关系友好发展,是我们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都愿意看到的。”施文界说。
施文界一直认为,华侨华人要在海外立足生根,必须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爱心回馈社会,这样菲华社会始能争取当地民众的支持,根深叶茂,永续华族之生存与发展。菲华商联总会六十多年来致力菲华社会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而推动菲华“三宝”方案,第一宝是捐建农村校舍,第二宝是英勇舍身的志愿防火队,第三宝是义诊队。
“每当菲律宾发生自然灾害,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困难,我们都是第一个响应帮助。祖国有什么号召,我们也积极响应。”施文界一直在为中菲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合作而奔走。10月下旬,他又将赴伦敦参加第15届世界华商大会。“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服务社会,促进中菲友谊,弘扬中华文化。”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