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坚持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县域产业培优做强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入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
为深入贯彻全会精神,7月11日,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等工作现场会(下称三明现场会)在三明市沙县区召开,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三明现场会采取企业观摩、专家讲座、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福建省工信厅一以贯之推进全省上下以县域重点产业链为抓手,一体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成效斐然。 福州市出台省内首份《福州市培育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工作方案》,制定全省首个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及评价规范,获得工信部肯定及推广。39个场景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数量全省第一。 厦门市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稳链强链。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到95%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建设用地容积率达2.5%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增效成效显现,累计超900家中小企业参与申报。 漳州市新增总规模60亿元的圆山医药大健康基金,有3个产业链专项获得福建省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支持。试点县漳浦县正根据入选产业链进行产业规划修订。 泉州市一体化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产业数字化转型、园区标准化建设、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九大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 三明市迅速部署推进“四链”融合重点任务,统筹抓好数字化转型、园区标准化、人工智能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工作。 南平市持续健全完善“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制定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9条政策措施。 龙岩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党建促产业链发展工作,印发《龙岩市抓产业链党建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宁德市出台《2025宁德市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提出22项“四链”融合工作要求,举办“培育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专题班”。 平潭综合实验区紧扣“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抢抓封关运作新机遇,聚焦保税加工制造、机械装备两大核心产业链,着力构建特色产业生态。 与会人员风尘仆仆赶到沙县。在当晚举行的专题会上,各地市区纷纷晒出了今年以来的成绩单。久久为功,佳绩频传,令人心潮澎湃。 红色豪情满画卷,工业立市擘新画,绿色山水美如画,文明新风入画来。参观考察中,与会人员深刻感受到三明这块发展热土的引力。由于坚持抓好县域重点产业链,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生物医药等11条特色产业链发展迅猛,低空经济、应急产业等新赛道加速拓展。 走进中国机械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薛松海董事长自豪介绍,我们始终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装备的“国之重器”,聚焦“专精特新、军民融合、国产替代”,已汇聚100余名核心技术人才,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0余项,持有核心专利200余件。在工业母机领域攻克减材装备关键技术,3项装备入选国家级首台套,超高精密机床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石墨专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激光装备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公司聚焦精密机床、石墨专机、激光装备三大自主产业链,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累计服务福建省企业超1500家次,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 2020年12月6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落户三明生态新城,规划总面积18.3平方公里,是除京津冀地区外首个“中关村科技园”项目,依托中关村全国40多个合作城市和地区,打造“创新中心+产业基地”运营模式。 来到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徐星总经理介绍道,园区构建“1+N”现代产业体系(“1”即数字经济产业,包含数字医疗、数字城市、数字商贸、数字文创等多元业态;“N”即智能硬件、智能装备等其他高端产业),现有常态化办公企业140家、员工约1300人。 福建东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低空经济产业项目,与三明市应急局、林业局、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森林消防支队等达成深度合作,并列入全市应急产业链,成为全市应急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项目后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在福建全省网格化部署建设1000套无人机机场及远程调度指挥平台,打造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将进一步推动三明市无人机空地一体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东南航空科技总工程师杨道水充满信心。 在东南航空科技公司旁边另一栋楼的三明索富泵业有限公司,是国内优秀的微型磁力齿轮泵研发和生产企业,拥有28项专利,参与20多项国家省级研发项目,居于全球行业高端,产品在军工雷达、舰载机系统、核电、光刻机、锂电池、锂电池消防、海上风电系统、磁悬浮高速压缩机、IGBT测试、医疗设备、制药、化工等等领域广泛使用,使许多国产高精尖装备不再被“卡脖子”。 老树发新枝,三明展新颜。得益于县域重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三明工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在许许多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绽放。 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路演厅,听了福建电信工业行业总经理、中电福富副总经理王松勇有关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后,与会人员有了共识:在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的征途上,各方一起使劲,拧成一股绳,帮企业把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子趟出来。 分组讨论时,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链长以及服务商、园区、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园区标准化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踊跃发言。大家摆事实,提意见,讲难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充满了互动和创意。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与会省领导充分肯定了会议成效,要求要更大力度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集聚资源要素,深化“四链”融合,不断塑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分行业分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解决运维费用高、数据安全等问题。 要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成立园区运营公司行业联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园区招商、运营管理水平。 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出台增量政策,聚焦细分领域,重点支持发展一批行业垂直模型,先行先试、示范带动。 要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落实各项支持政策,用好专项资金贷款,持续优化培育模式,加大辅导培训力度,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环境。 “我们将始终锚定新福建建设目标不松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聚焦县域特色资源禀赋,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为新福建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县域动能。”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 坚定不移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福建工信系统干部职工,铆足了劲,真抓实干,力争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作贡献。 来源:福建工信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
莆田市以“链长制”工作机制为抓手,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全市共有10条县域产业链列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