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焦点人物

“百货随潮船入市” !沙痕成金的“十里洋场”,竟是全球闽商“总舵”?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量:3905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这副镌刻在福州上下杭街头的楹联,勾勒出明清至民国时期商帮云集、千帆竞发的盛景。上下杭,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作为闽商精神发源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这片依偎闽江的古老街区,以斑驳砖瓦记录着敢闯敢拼的商业传奇,更以新生之姿延续着“爱拼会赢”的基因血脉

图片


一、沙痕成金:从码头集市到商业中枢

北宋以前,上下杭尚是闽江水域潮汐冲刷形成两道沙痕:涨潮时泊船称“上航”,退潮时靠岸为“下航”。随着泥沙淤积成陆,“航”渐作“杭”,上杭街与下杭街自此成为物产集散枢纽

图片


明清时期,这里已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市集。1844年福州开埠通商,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商船涌入,茶叶、瓷器、木材等本土货品经此输往东南亚乃至全球。鼎盛时期,上下杭汇聚商行200余家,钱庄、会馆林立,辐射全国的批发网络与跨国贸易体系在此交织,书写了“近市鱼盐千舸集,凌空楼阁万山低”的商贸史诗

二、商帮传奇:巨贾云集与家国情怀

在这片沃土中,不仅孕育了福州近代商业的筋骨,更滋养了张秋舫、罗金城、杨鸿斌、蔡友兰等一批闽商巨擘,以家国情怀与开拓精神铸就闽商魂脉。

张秋舫:福州商界奠基者

图片

作为清末福州首富,张秋舫的商业版图横跨金融与实业。他创办厚坤钱庄发行“台伏票”,建立福州早期金融信用体系;开设仁馀当铺时,主动放宽典当期限济贫,践行“富人助人方得敬”的信条1905年,他联合商界成立福州商务总会,成为商界“话事人”。以魁星楼为议事厅,领导商界抵制美货、阻截法国拐卖华工,更组织“福建去毒社”肃清鸦片毒害。其“保商振商、造福桑梓”的理念,成为闽商精神的最初坐标。

罗金城:金融世家的家国担当

图片


罗氏家族以钱庄业立基,其“昇和钱庄”发行的纸币流通东南沿海,信誉卓著
罗金城中年后捐官三品衔,却告诫出仕诸子“汝辈不得以私废公”。他出资修建大庙山福商小学,资助青年会建设,将商业资本转化为教育动力。其子罗勉侯继承父志,抗战时期以商会会长身份组织闽商抵制日货、支援抗日,即使家族轮船被日机炸沉、钱庄因战乱倒闭,亦坚守民族大义。

杨鸿斌:侨商赤子的跨海情怀

图片


从台江码头叫卖光饼的贫苦少年,到槟城“橡胶大王”,杨鸿斌的崛起是闽商闯荡南洋的缩影1920年,他衣锦还乡建采峰别墅,所用地砖木材皆自南洋运来,花园融汇中西,象征开放包容的视野。在海外,他创办槟城三山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在福州,他创立慈善社赈灾济贫,1948年洪灾时组织施粥十余年,被萨镇冰赞为“义利相合”的典范。1958年,他率马来贸易代表团访华,登上天安门观礼,见证闽商与祖国的血脉相连。

图片

采峰别墅

蔡友兰:危难时刻的民族脊梁

图片


20世纪上半叶,福州商界有个“兴化帮”,他们垄断南北货、钱庄、运输业,而帮派核心就是“鞭炮大王”蔡友兰。

蔡友兰以创新开拓著称:20世纪初在湖南发行纸票30万元拓展资本,创办福兴泉汽车公司成“运输大王”。抗战期间,他两拒日伪拉拢,率商会南撤闽北;1942年福州鼠疫横行,他紧急购万元血清无偿分发;更暗中支持南港游击队,以鞭炮伪装枪声震慑日军。福州解放时,他拒绝赴台,以商会名义稳定市场,成为新旧时代交接的关键纽带。

图片

三、古厝新生:闽商精神的当代延续

20世纪末,上下杭一度沦为棚户区,建筑残破、卫生堪忧。2014年,福州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修复工程,以“镶牙式更新”策略复活历史记忆

图片

修缮前后对比

永德会馆内华侨纪传石碑重见天日,刻下李俊承南洋抗日事迹;采峰别墅开放公益讲解,玉兰树见证三代闽侨乡愁;罗氏绸缎庄化身非遗馆,展示漆器、闽茶技艺。

三捷河畔,AKB48主题咖啡与古田会馆雕花窗棂相映;隆平路“金银里”步行街,耳聋伯元宵与Tim Hortons比邻,延续“金厝边,银乡里”的市井温情。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活化“企业家之家”,成为新闽商议事平台;古厝大讲堂在永德会馆开讲杨鸿斌往事,让年轻创业者触摸闽商精神之源

图片


今日的上下杭,三捷河的灯火映照着永德会馆的石碑,采峰别墅的砖纹低语百年商史。当游客在古厝咖啡馆中翻阅《觉园诗集》,当年轻创业者于会馆内探讨“新闽商之路”,这座“闽商摇篮”正以跨越时空的韧性证明:沙痕可成沃土,商道可载文脉。

来源:闽商网(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沈冬妮

审核:张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