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仍在持续,其针对的范围不仅包括中国,还涉及若干国家。
一直以“开放”自我标榜的美国,如今为何提出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从而限制别国发展?
当地时间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过去美国强调贸易自由化,是因为当时它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提倡贸易自由化可以给美国带来更大利润空间,符合自身国家利益。如今,国际产业格局分工发生明显变化,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衰减,越来越多国家经济发展与美国接近。
“实际上,早在美国经济危机前后,贸易保护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至少还挂着自由贸易的牌子,现在它连这块遮羞布都不要了,搞单边主义,实际就是践踏世贸组织的规则。”白明说。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美国的焦虑。“中国在WTO的框架下发展迅猛,美国认为部分中国高科技产业已经达到可以与其竞争的水平,比如在电子信息通讯设备领域,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就很高。”
这点从301征税建议清单上就可以看出。该清单以航空航天、医药、通讯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均为事关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点行业。自2011年以来,中国超越欧盟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新技术产出国,截至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出规模在全球所占比重为32%,高出欧盟12个百分点。
白明认为,美国的焦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民众支持,一到选举的节骨眼上,就拿贸易不平衡说事。“美国没有看到导致自身失业问题的真正因素,其实主要是过度消费、科技水平提高代替一部分人力造成的。美国将这部分原因完全归咎于中国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白明强调。
另一方面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等,在高端制造业上为其他国家制造困难。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美国目前是全世界的主导力量,处于技术领先,享有巨大的超额利润,所以美国不愿意让其他国家分享这部分利润。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看来,美国打击中国产业体系的意图不会得逞,因为中国的产业体量、科技实力和体制优势保障了中国产业升级的稳定和可持续。
张建平表示,美国动用错误的贸易政策实际是个“双输”的结果,每一项措施都将付出很高额的代价。“因为加高关税,竖起贸易壁垒,提升了贸易成本,同时还会扰乱全球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张宇燕:贸易争端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4月8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博鳌论坛接受媒体专访。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在博鳌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张宇燕表示,自2017年以来,中美两个大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这是一个临界点,美国这一世界第一强国开始担忧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张宇燕表示,事实上,近四五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与以往相比有所减少。此次的贸易抵制更多是美国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这次的抵制直指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因为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势头、对中国的制造业规划感到担心,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是这次政策的核心。”
张宇燕表示,特朗普签署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称俄罗斯和中国为美国的战略对手,这与以往中美贸易伙伴的关系定位有很大变化。
“中国并不是要建立新的体系,并不是要与美国争夺霸权,在根本的认知上,美国对中国有很大的误解。”张宇燕表示,一个国家想保持繁荣发展,开放合作的心态是必要的,贸易争端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美国之前提出要对500亿美元输美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继而又声称要再增加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两国贸易局面剑拔弩张。
张宇燕表示,前述清单是否落地要考虑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问题,如果不从中国进口就要寻找其他替代进口国家,而中国的产品质优价廉,一旦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价格有可能上涨,或会造成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减少。此外,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颠覆世贸组织(WTO)规则,而是要以退为进,通过种种政策威慑达到更好的贸易条件,使之更有利于美国。
张宇燕说:“美国政府会通盘考虑贸易争端可能带来的后果,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政府在最后关头都会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