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以来,为扶持实体零售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多,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减轻税费负担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电商原有的优势正逐渐消失,而利好实体零售发展的消费环境正在形成,近年备受电商冲击的实体零售迎来了复苏的东风。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否乘着东风顺利起航,还得看实体零售是否已提前做好准备。
扶持实体零售发展
政策密集出台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文称将会同相关部门专门印发落实该意见的分工方案。
我省去年实施了《福建省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去年底,为支持我省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福建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在各个方面扶持实体零售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政策措施对实体零售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比如我省的政策就明确提出,允许具有24小时服务能力、门店较多的连锁便利店,现场经营熟食和设置便民药柜,打破了十几年来便利店不能卖熟食的政策限制。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方面,我省提出,开展商贸企业自主选择执行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试点,取消或简化部分消防备案和检查等。
原有优势渐失电商向实体店靠拢
除了政策东风,利好实体零售的消费环境也在逐渐形成。众所周知,近几年网络零售之所以对实体零售造成巨大冲击,主要是因为低价和低门槛送货两大利器,如今,网络零售的这两大优势正在消失。
价格方面,今年初国内一些媒体随机调查了几十种日常用品在实体店和京东、易购等各品牌网上旗舰店的售价,对比发现,电商售价比实体店便宜的商品寥寥无几。
送货方面,去年各电商的免费送货门槛一再提高,从二三十元包邮提高到四五十元包邮,近几个月进一步提升到七八十元甚至近百元包邮,比如京东,购物满99元且商品10公斤内才免费送货,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1元。一些消费者提出,一袋5公斤的大米按35元算,得买3袋才满99元,否则每单得收6元的运费,但如果买3袋,超重的5公斤也得多收5元运费,这样算下来价格远超实体店同类产品。
其实,电商优势逐渐消失并不难理解。一方面,电商经营日渐规范,劣质产品和假货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电商由个体店向企业转变,势必带动整体经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人工送货成本越来越高,今年不少城市就出现大量快递员转行送外卖的现象,其中原因就在于送快递不如送外卖赚钱,因此电商也势必提高免费送货门槛。
事实上,不少电商也认识到原有优势正逐渐消失,开始想方设法向实体店靠拢。今年初,阿里巴巴就和在全国拥有4700多个网点的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京东除了和永辉合作,本月初还称计划在全国开设10000家专卖店。
哪些实体零售商能乘东风起航?
复苏的东风渐起,但机会并不属于所有的实体零售商,谁能乘风起航,关键是看谁做好了准备。从发展趋势看,回归零售本质,做好两方面消费需求的实体店或有更大的机会。
一方面是发挥实体零售的特有优势,贴近消费者做好消费体验。福州一些零售商在这方面就进行了较好的尝试,比如借助火热发展的大众餐饮,零售商将超市开成了餐厅,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后可直接烹饪享用,带动了超市的食材销售。还有一些小家电零售商将商店开成休闲饮吧,直接用小家电如榨汁机、破壁机、面包机制作各种饮料、面包,让消费者品尝并现场学习制作方法,以此来带动相关家电产品的销售。
另一方面是做好服务。很多网上商品不便宜,但消费者仍愿意网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送货,实体店如果开展送货服务,就能从网络上“抢”一部分消费者。一些社区便利店免费提供雨伞、卫生间、非机动车轮胎充气等服务,以此增强消费者的消费黏性。
哪些实体零售商已做好准备,相信一两年后我们就能知道,届时一些商家已乘着复苏的东风远航,一些商家则可能被吹得七零八落甚至关门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