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西区鸟瞰。
资料图片
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十多家科技企业,究竟哪家企业拥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哪家企业具有新产业的领军潜力,将面向未来、前途无限?
两会之前,手握创新创业核心密码的36家“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在首都北京挂牌。
中关村是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去年以来,他们紧紧抓住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思路,面向全球启动了前沿技术企业的挖掘和培育工作,目前已形成首批成果。
寻找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
前沿技术企业脱颖而出
这36家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仅为3年,共同特点是拥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具有面向市场的高速成长性。36家企业估值已超630亿元,部分企业已达到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级别。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告诉记者,这些企业代表了中关村技术创新最前沿,将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潮流。
鸡蛋掉在地上会摔碎,汽车相撞会变形,这些尽人皆知的常识,却被一家中关村企业颠覆了。成立仅仅一年多的羲源科技,前不久就演示了一个实验——鸡蛋从一米左右的空中掉落,蛋壳却完好无损,因为鸡蛋掉落在了一种具有“减震吸能”功能的特殊纳米材料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防撞纳米材料及逆势安全系统,能够为物体打上一把“保护伞”:给电池涂上这样一层“防撞层”后,电动汽车遭遇撞击频频起火的世界性难题将得到解决;运动鞋使用这一材料,防护性能也将大大提升。
这36家企业的产业领域涉及广泛:一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三是颠覆性新材料。如中科寒武纪开发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商汤科技在全球首次实现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超越人眼识别;诺亦腾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动作捕捉技术;地平线的自动驾驶“雨果”平台和智能家居“安徒生”平台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成果;柏惠维康公司成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神经外科机器人,以30分钟微创代替过去的开颅手术等等。
在颠覆性原创技术背后,是顶级领军人才的高度集聚。在这36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企业的团队核心人员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人才”、院士等高端人才,近80%的企业负责人拥有领军企业高管或海外留学背景。
政府市场社会联合创新
项目遴选告别闭门评审
对于政府授牌项目,过去通常的做法是邀请专家闭门评审。现在,中关村改变遴选做法,专家依旧在,但也把市场、资本和社会等各种要素都请进来。遴选范围也由面向国内改为面向全球。
作为首批“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之一,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余凯去年遇到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他为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申报了一项政府支持项目之后,经历的竟然是一场公开的“路演”考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闭门专家评审。在路演会上向他提问的,既有技术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有熟知行业市场发展的投资人。
“自己的项目哪里被认可、哪里被质疑,专家们在路演会上会说个一清二楚,而不再是提交一份申请材料后就石沉大海。”余凯说,政府项目评选方式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了一股“新风”。
2016年来,为了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挖掘全球领先的颠覆性前沿技术项目,中关村启动了面向海内外前沿储备项目的长期征集。项目一旦入选,将优先获得多方面扶持。
中关村对前沿企业的选拔和服务进行了大胆创新,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评审方式不再是传统的闭门专家评审,而是变为公开路演,每场由10名左右的专家和近百名专业观众、投资人共同参与。
二是专家的选择上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扩大到“技术+投资+产业领域”三类专家共同评选,项目遴选标准也从过去的“技术先进”,变成“技术+社会需求+市场前景”的多元标准,更加关注市场潜力、社会效益、核心团队、行业影响力和业务成长性等多个因素。
三是项目来源由单一的公开征集转变为“公开征集+中关村双创体系推荐+主动挖掘”等多渠道并举,最大限度地扩大项目来源。
四是支持方式方面重点对入选的前沿企业优先提供中关村双创体系的投融资、宣传、展示、落地、市场对接、知识产权等系统服务和政策支持。
2016年,中关村共举办了11次路演活动,共吸引超过500人次的投资机构人士参与,近百人次专家参与了项目的路演。路演活动还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对接平台。通过路演,部分企业新获得社会融资近9亿元。
这些前沿企业由专家、专业观众和投资人共同选拔,是政府、市场、社会联合创新的结果,体现了新形势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模式。
创新成果辐射全国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中关村已成辐射全国的自主创新高地,其重大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瞄准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度,44家中关村企业参与的36项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6项,占国家进步奖通用项目的22.5%;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占国家发明奖通用项目的14.9%,凸显了中关村企业的自主创新引领优势。
2016年,中关村拥有高速成长的创新企业“独角兽企业”达65家,比上年增加25家,占全国一半,成为全球爆发式成长高地。“一个城市有4个‘独角兽企业’,这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就比较强了”,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只有少数地区拥有4个以上“独角兽公司”。目前,中关村是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企业”最密集区域。
一流企业做标准。专利和标准的数据体现了中关村的原始创新能力。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69217件,同比增长14.2%,占北京市36.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1127件,同比增长8.7%,在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中占59.4%;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3633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782件,同比增长15.3%;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PCT专利3187件;截至2016年12月底,示范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1776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2.6%。标准方面,截至2016年12月,示范区企业和产业联盟已发布标准6173项,其中国际标准229项。
在自主创新实力的强劲支撑下,中关村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技术收入5278.3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缴税费2025.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高于2015年同期2.7个百分点。
为了持续发挥中关村作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作用,中关村管委会表示,将按照“聚焦支持、精准服务、动态调整、做强做大”的原则,联合北京市各区及分园和有关各方,建立市区联动的服务机制,设立投融资平台和产业对接平台,最大限度地为前沿企业提供人才、住房、资金支持等政策服务,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面向全球发掘30到50家重大前沿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