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重金奖励高分考生的背后:送钱、送房“各怀心事”

发布时间:2017-08-25 阅读量:2349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西省文科高考状元金淼1天里获得33万元奖金,引发网络热议。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地都会出现“送钱”甚至“送房”重金奖励高分考生的现象,这些“重奖”资金都是来自于何方?背后各方又怀抱哪些目的?

  各地多方重奖考生引热议

  就读于江西省丰城中学的金淼,今年高考考了675分,成绩位列江西省文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丰城商会、李文绮扶贫奖学金、丰城中学校友基金会和丰城一餐饮公司,在同一天向金淼共发放超33万元的奖金。

  从有关金淼家庭的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出,其家庭并不富裕。金淼的舅舅在采访中也向记者表示,金淼的家庭一直比较贫困,此次社会奖励将给其家庭生活带来积极改善。而金淼本人表示,十分感谢各界的爱心资助,今后将在清华大学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以优异成绩回报家乡。

  该消息一经报道,旋即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是“好事一桩”,也有网友认为:“虽然俗了些,但也是很不错的机制,30到50万元对富家子弟来说不算什么,但一些寒门学子可以靠这个帮家里减轻负担。”还有网友认为此举既能激励学生努力,又能帮助寒门学子改善家庭状况,值得称赞。

  但也有网友认为过分的物质奖励有失妥当:“歪风邪气,不值得提倡……突如其来这么多钱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价值观上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国内各地屡见企业、学校及组织机构对高分考生的重奖。今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一所民办中学分别奖励两名考上清华大学的考生各60万元。2016年,广东省恩平市一房地产公司奖励市级高考理科状元伍正涛一套“状元房”。2014年,四川某企业拿出60万元作为四川省高考状元的巨额奖励。

  重金奖励的背后

  “送钱”甚至“送房”,重金奖励考生的背后,捐助方、学校和学生都怎么看待这些“重奖”?

  【学校的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部某县级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中考“掐尖”——即省会、市区的高中来县城录取优秀考生的做法日益突出,当地政府或企业机构为学子承诺重奖,也是为了留住“人才”的无奈之举。他说:“有时候一两个好学生就可以带动几个班级学风向好,县里连年没有考生考入名校,对县城教育打击甚大,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会认为学校教育能力不行。”

  【企业的考虑】“我们是为了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广西玉林市一企业老板朱海龙告诉记者,公司连续多年关注当地教育,每年资助数万元参与对高分考生的奖励,标准为一本学校学子1500元,二本1000元,清华、北大等名校1万元。

  “这些重奖不乏有善心企业家真心想做好事,但也要承认企业都是逐利的。”某公关公司品牌策划专员龚军告诉记者,现在企业进行支教、出资修建校舍、捐助贫困学生等捐资助学行为十分常见。此类行为一般由企业公共关系、品牌等部门共同策划完成,可以为企业塑造品牌、提升在所在地群众中的好感度等,同时更能吸引媒体关注,提高企业曝光度。

  【学生的考虑】曾获得奖金奖励的某市2017年高考理科状元尤阳(化名)说:“以我自己来说,家庭情况一般,这些年为了学习家庭投入了很多成本,高中期间各种辅导培训花费就超过两万元。这份奖励让我感受到社会对努力勤奋向上这种精神的肯定。”但他也认为,如果企业为了吸引“眼球”用重奖制造“噱头”,甚至带有其他明确的商业目的,会使这份奖励变了味道,作为受奖者他会拒绝。

  “毕竟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我完全理解,既不反对也不眼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一新生朱奇(化名)告诉记者,他中学所在地的县教育局曾公布,考取清华北大会奖励学生和教师组各4万元。这曾经让中学时代的他也感受到社会对勤奋读书的认可。

  奖励应适度并积极引导

  奖励优秀学子无错,企业重奖营销亦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各地重奖高分考生的举措引发了一些不良影响,甚至有人为拿重奖成为不断参加高考的“专业户”。就此,专家学者认为,重金奖励虽然看上去没错,但各类借“状元”标签进行的炒作和商业运作,对社会风气及学子未来发展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社会重视教育不是坏事,但是奖励的额度应适度,建议重荣誉奖励,轻物质奖励。”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硕豪说。

  “不重视学习过程,只重奖高考状元,可能会助长社会上唯分数论的风气,有违素质教育理念。”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认为,这些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们价值观还没完全成熟,社会应该自觉抵制各类围绕他们的炒作,关爱和保护这些优秀孩子的心理健康。

  李硕豪建议,相比重奖一两个高考状元,更应该重视对当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政府可以引导有爱心的企业对地区教育进行长期关注和帮助,探索更成熟的奖励制度,形成捐资助学的良好风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学校及社会应更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在素质教育时代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分强调考高分;同时引导各方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实现地区间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让城里和农村的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