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纹绮在查看刚捕获的鱼。 新华社发
黄纹绮在向游客介绍鱼的分类知识。 新华社发
“什么季节吃什么鱼,大海自有最好的安排,因为尊重产季,所以味道鲜美、渔业永续。”28岁的黄纹绮这样与游客分享自己的食鱼理念。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毕业的黄纹绮,去年3月回到外公在花莲七星潭的定置渔场,与几名伙伴推出“洄游吧”体验项目。她希望这一将传统渔业和休闲观光相结合的项目,不仅能让游客亲身体验渔业文化,也能唤起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珍惜与保育。
“当你在吃盘中的那条鱼时,是否想过这条鱼是怎么来的?从大海到餐桌,它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旅程?”黄纹绮说,“洄游吧”用心规划一系列体验活动,带领游客“洄游”七星潭,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感”,把鱼类及海洋知识与渔业文化,化为具体的体验行动,并搭配食鱼教育,还原从产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
与“洄游吧”合作的七星潭嘉丰定置渔场负责人黄志宪向记者介绍说,渔场在捕捞时选择对环境友善的定置渔网,捕获的是当季野生洄游鱼种,且不贩售“台湾海鲜指南”标明红灯的水产品。从产地的捕获、处理、真空包装到低温冷冻,都会在24小时内完成,留住最新鲜的美味。
报名参加“洄游潮体验”的游客还可围观渔人冲浪出海、新鲜渔货上岸后进行抢鱼等真实刺激的渔民生活。“洄游吧”同时提供“料理秘籍”,介绍简单易懂、保存鲜味的烹调方法,让游客亲自烹饪并品尝当季活鱼,吃得既专业又健康。
黄纹绮说,除了现场讲解,游客还可通过“洄游吧”网站及社交网络,了解食鱼、渔业及海洋相关知识,“让‘食鱼’不再只有鲜美的滋味,还能吃得很专业,深化生活与海洋的关联性”。
从一个人的构思、小伙伴的帮忙到现在的五人团队,一年多来,“洄游吧”推出了许多新颖而有深度的体验项目,深受游客欢迎,也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这是很好的体验活动,策划很用心,让来海边不再是看海玩石头而已。”“支持永续渔业,让以后的人也有新鲜的鱼可以吃!”……在“洄游吧”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游客的感言。
黄纹绮坦言,当初之所以想要打造“洄游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曾是一名海洋专业的学生,了解现在渔业资源匮乏的状况;另一方面,现在有很多“农家乐”,民众对蔬果采摘比较熟悉,却对渔业依然陌生。“所以我希望通过一个有趣、生动的方式,让人们了解渔业、保育海洋。” 黄纹绮说。
“我们尝试联结消费者、渔业人员和学术单位三方的交流与反馈,让海洋资源的利用及海洋环境,达到平衡并永续发展。”她说,七星潭近年来有大量游客涌入,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也因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导致渔获量不稳定。所以,改变势在必行。
“我希望将‘洄游吧’打造成一个代表性平台,它的目的就是要拉近人们与海洋的距离,推广永续开发海洋的理念。”黄纹绮表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农村改造、农业研发与营销,但在渔业产业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希望,“洄游吧”这个项目,能够改变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渔村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年轻人“洄游”渔村,带动台湾渔村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