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闽商杂志《第一观察》:30天开出近18亿元罚单_闽商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阅读量:3177
  叫好、期盼也好,质疑、担心也罢,事实是,反垄断已成中国市场管理“新常态”。
  文/周锐
  9月11日,中国官方公布了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克莱斯勒公司以及多家汽车经销商实施垄断的处罚结果。而从8月20日以来的30天里,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已先后披露汽车零部件、浙江保险行业、水泥企业等多个反垄断案件,开出罚单累计金额达17.7亿元人民币。
  伴随着执法机构密集亮剑,坊间既有为中国反垄断迎头赶上、着力护航竞争的叫好声,也有对反垄断执法向和民生相关领域延伸的期盼,还有对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质疑。特别是,奔驰、奥迪等多家知名外企卷入反垄断“风暴”的局面,更是让一些外企担心,中国反垄断是为了保护民族企业的选择性执法。
  中国官方近日密集出手派发“定心丸”。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厦门举行的第18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表示,“中国不会排斥外资企业”。随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反垄断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外国企业只占10%;中国反垄断不针对特定企业,不搞选择性执法,“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会越来越大,绝不会关上”。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这三家反垄断执法机构更是“破例”联席召开媒体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会议上强调,中国反垄断不带有色眼镜,“老百姓举报谁,我们就查谁”。
  从国家领导到执法机构,中国官方之所以密集为反垄断背书,除打消外资疑虑,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反垄断执法已逐渐从曾经的“突发新闻”演变成中国官方管理市场的常态工作。
  带来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强调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发挥价格的作用,“指挥”资源以更合理的方式配置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有基于此,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官方在多个领域放弃行政定价权,将相关价格交由市场决定。
  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到铁路货运试点市场定价,从种子、桑蚕茧等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到房地产咨询、专利代理等服务价格,仅2014年上半年,官方就已先后放开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
  而除了“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理解,‘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就是要通过竞争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与之相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应有之义,就是政府要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作用得以正常发挥保驾护航。”许昆林表示,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市场本身存在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经营者往往会倾向于利用甚至放大这些缺陷,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主体的发育还不成熟,经营者依法开展公平竞争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
  因此,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已披露的案件来看,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企业,之所以遭到处罚,均是因为其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
  不难发现,在中国政府角色转变的大趋势下,反垄断执法已成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一项“基础工程”,反垄断执法的常态化也将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是国内外企业都必须适应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