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密集发声,强调政策基调不会因此大变。官方的底气和定力,与对经济大全局、新动向的把握有关。
文/李晓喻
虽然近期多项重要经济指标疲软,但中国官方再度强调,政策基调不会因此大变。
7月,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已初露端倪。8月,用电量、工业、投资等一系列数据的低迷,更加剧了外界对中国经济遭遇困境的担忧。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均将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调至7.2%。
对此,中国官方近期密集为经济背书,强调不会推出“强刺激”。
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指出,目前数据波动在意料之中,今年中国经济能够完成主要预期指标之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在9月21日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总体上平稳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1-8月就业情况良好。
楼继伟说,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特别是保持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
中国央行相关负责人几天前也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可能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
事实上,2014年以来,这已经不是官方第一次表态拒绝“强刺激”。当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跌至近一年半新低,唱空中国经济之声四起之时,李克强就明确回应称,中国经济没有越出上下限,不会因经济的一时波动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有分析认为,官方的底气和定力,与对经济大全局、新动向的把握有关。
李克强此前提醒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当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增大,而工业领域的贡献在减弱,意味着今后分析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工业和制造业。
据官方数据,2014年一季度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占比中提高到49%,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虽然前8个月中国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但同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近9%。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
连平指出,目前消费平稳增长,服务业占比上升,就业增长趋势良好,“经济下行压力其实没有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所反映的那么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指出,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单纯用工业增速来判断经济形势已经不合时宜。因为工业数据平平,就对中国经济前景做出悲观结论,实质是没有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情况。
官方的底气和定力,也与决心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有效市场,降低经济对政府干预的依赖程度有关。
从近期召开的一系列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可见,无论是为企业创新松绑,鼓励万众创新,还是大力提高简政放权“含金量”,取消和下放一批和投资、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政策的侧重点都在于释放市场主体的内在潜能,激发经济活力,而非简单直接的“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