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新媒体

闽商头条事件记录

200余幅珍贵照片 讲述海外闽商与新中国70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17 阅读量:3144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闫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海外闽商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一代一代投身于福建乃至祖(籍)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0年5月,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表彰了一批获“海外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的海外闽商。 钟欣 摄

《“魂·根·梦”——海外闽商与新中国70年图片展》18日将在福州开展,2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以“根”“魂”“梦”三个篇章,讲述海外闽商与新中国70年的故事。

2002年10月,祖籍晋江的菲律宾华商陈祖昌出席福建省政府立碑表彰仪式。 钟欣 摄

本次图片展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承办。


1983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顶着压力为祖籍永定的新加坡华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平反正名,将胡氏家产归还胡氏家族。胡文虎问题的处理,影响到整个海外华侨,也影响到国家落实华侨政策。图为项南在胡文虎家乡龙岩永定考察。 钟欣 摄

海外闽商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抵制各种反华势力,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尊严;他们积极回祖(籍)国投资兴业,为福建发展带来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热心回馈桑梓,推动家乡社会公益事业进步和民生改善。

1996年4月,国务院侨办与福建省政府达成共建华侨大学的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在该校建设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两个重点学科。 钟欣 摄

第一篇章“根”展示一代又一代海外闽商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籍)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怀着对“根”的情谊,不计回报地回乡建桥、修路,捐赠医院、学校,反哺家乡。


1949年,应邀回国参加全国政协的华侨代表合影,其中福建籍的有陈嘉庚(前排右三)、庄明理(后排右四)、黄长水(后排左二)、李铁民(前排左二)等。钟欣 摄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海外闽籍乡亲为福建累计捐赠达292.70亿元(人民币)。而海外华侨华人为祖(籍)国奉献的爱心,更是难以用数字来表达。


祖籍南安的新加坡华商李光前毕生热心公益事业,以慈善济世、抚恤救难、捐资兴学、树人育才为己任,在家乡南安建设了由学校、医院、图书馆、美术馆组成的光前学村。 钟欣 摄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华侨华人怀着对“根”的情谊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家乡和祖(籍)国的建设。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率先提供中国缺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为祖(籍)国发展献策献力。

自1953年起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为安置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福建省相继创办了17个华侨农场,占全国华侨农场总数的五分之一。图为1962年,福建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归侨场员在踏水车灌田抗旱。 钟欣 摄

第二篇章“魂”讲述海外闽商“吃苦耐劳、合群随众、团结互助、恋祖爱乡”的优秀品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上世纪80年代,祖籍泉州的澳门华商梁披云不辞辛劳,回家乡泉州踏勘黎明大学新校址。 钟欣 摄

嘉庚精神、敢拼会赢精神,是海外闽商的精神财富。捐助公益事业、传承中华文化是他们的责任担当。

上世纪90年代,祖籍福清的印尼华商林文镜出资兴建元洪国际码头,之后融侨集团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发江阴港。图为2004年12月,林文镜在福建福清玉融码头开工仪式上致辞。 钟欣 摄

改革开放后,海外闽商积极参加祖(籍)国建设,捐助家乡公益福利事业达到新高潮,参与捐赠的人数之多、数额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形成了华侨捐赠的“福建现象”。同时他们积极融入住在国,回馈社会,扶贫济困,树立良好形象。

海外闽商不远万里送子女回中国学习文化,倾资倾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内外呼应,上下联动,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个篇章“梦”,展示海外闽商与祖(籍)国同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作为出国门的先行者,海外闽商熟悉住在国情况,是促进友好交流的“金丝带”“连心桥”,在“让福建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海外闽商主动作为,积极参加恳亲会、闽商大会等各类平台共谋发展,发挥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积淀深厚和侨力资源、闽台渊源、民营经济、生态文明等综合优势,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以互惠合作为桥,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海外闽商将资金优势、智力优势、人脉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优势,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海外闽商都是中国和福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第六届闽商大会亦将于18日在福州开幕,全球海外闽商将齐聚榕城、共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