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疫情防控期间,催生各种“宅经济”。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从线下转到线上,掀起一波生鲜电商的热潮。市民体验指间下单便捷买菜时,生鲜电商们为适应剧增的订单,也在不断调整运营思路。近日,记者在福州走访了盒马鲜生、永辉、朴朴等行业头部企业,以及行业分析人士,一探生鲜电商将何去何从。
业界普遍认为,从十年前出现第一批垂直生鲜电商发展至今,行业已进入稳定增长期。2019年,全国市场规模保持29.2%的增长量。同时,行业竞争惨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中,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平台近九成陷入亏损。福州是全国行业发展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传统和新锐品牌并存,“活下去”成为头等大事。
究其原因,作为互联网产物,生鲜电商要“吸睛”又要“吸金”。“生鲜电商必须追求效率,比如商品周转效率、人力运力效率、场地利用效率等。”朴朴市场合伙人郑敏雯表示。追求效率最大化,意味着对平台的供应链能力要求极高,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囿于多数人的消费习惯,始终难以撼动传统菜市场;近几年互联网巨头又频频入局,价格竞争加剧,推高获客和流量成本。而突发的疫情,推动生鲜电商重新站上行业“风口”。
生鲜电商行业迎来一次久违的春天,各家成绩单足够亮眼,生鲜电商APP用户注册量节节攀升、线上下单用户大幅上涨、线上商品销量数倍提升……旺盛的消费力让从业者都始料未及。今年2月,永辉线上商品销量环比增加5倍,营收环比增加4倍。
井喷的需求,始于疫情带来防疫的政策指导,最终演化为普遍的消费行为。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行业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两三年自然培育的消费习惯。同时,许多生鲜电商意外地获取充裕的现金流和信息流,提前实现盈利,拉高公司估值,驶上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事实上,这次疫情打了所有电商一个措手不及。受访企业均表示,虽有预案,但疫情防控加上适逢春节长假,农产品采购、冷链物流运输、上门配送在内的生鲜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有企业坦言,起初的应急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下载量激增让服务器宕机、生意火爆让紧俏商品库存告急、人手有限让配送时效延长……疫情之下,暴露的种种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这迫使商家短时间内另辟蹊径,一时间诞生许多新举措。例如,农产品供应端出现“生鲜电商+直播”,电商平台积极鼓励农户加入直播;盒马鲜生探索“共享员工”,用灵活用工的方式缓解用工紧张;疫情早期朴朴实行“无接触配送”,并得以普及。
在应对挑战时,一些生鲜电商的提前布局和大型商超的综合优势占到了先机。例如,朴朴“前置仓+自建免费配送队伍”模式,以及自建的专业配送队伍,为顾客提供不错的消费体验;零售巨头永辉凭借多年来深耕“永辉生活”等数字化平台,以及线下的仓储、物流等完备体系,在面对危机时腾挪空间更大。
眼下,疫情的影响正逐步消退。应该注意到,此前异常火爆的电商交易是特殊时期的现象。当消费回流线下,生鲜电商的春天会不会成为昙花一现?
省电子商务促进会执行会长李聪认为,首先,生鲜电商已从半蛰伏状态中赢得复起契机,吸收和培养了广大新用户。生鲜电商品牌得到关注,用户线上消费习惯得以培养。纵使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仍然是最主要的生鲜购买渠道,但电商成为传统生鲜零售不可或缺的补充方式将长期存在。伴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电商的市场份额势必不断攀升。其次,用户爆发式增长倒逼平台进行供应链和运力升级,其中不乏代表行业前景的有益尝试。背靠互联网巨头的生鲜电商试水社区门店布局,线下重资产的本土商超在加紧“轻装上阵”,谋求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成为零售行业广泛认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生鲜零售加速变革进程,或将形成全新格局。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未来,“新基建”的完善、消费市场的成熟等大环境将进一步向好,“到家业务”蓬勃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也是生鲜电商的难得机遇。而能走多远,主动权在企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