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著名电影理论家、斯坦尼研究中国当今辈分最高的专家、著名翻译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负责人、福州籍名人郑雪来先生,19日中午在京病逝,享年95岁。
在中国,学习或从事表演的人都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简称斯坦尼表演体系),而要深入了解该体系,基本上要读郑雪来翻译的书籍。
晚报君今天在榕采访了与郑先生有过交往的文化人,了解到,去年三月他还回到榕城近一周,与亲朋好友见过面。
他写的书翻译的电影
影响了不少人
郑雪来,曾用名郑存善、郑诗昂,笔名雷楠。1925年10月29日出生于福建长乐屿头乡,幼时在福州读私塾,上教会小学、中学,1943年暨南大学外文系肄业,1944年曾任印缅战区美军475步兵团第三营翻译官。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他开始从事电影、戏剧理论翻译及研究工作,出版过《电影美学问题》《电影学论稿》《艺术鉴赏概要》等专著,这些专著曾是一些艺术院校的教材或辅导教材。他翻译过《告密者》《乡村女教师》《舍甫琴珂》《海之歌》等20多部电影剧本,其中前苏联经典电影《乡村女教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在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有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书籍,这书原著作者就是斯坦尼。在中国戏剧界公认有有三大表演体系,即俄罗斯的斯坦尼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和中国梅兰芳为代表的戏曲表演体系。在郑雪来之前,斯坦尼的书都是零零碎碎地翻译,郑雪来主编过6卷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公认是中国研究斯坦尼表演体系第一人。
40年前来榕讲课
打开了“故乡之门”
在郑雪来学生、福建知名作家、编导蔡明森记忆中,郑雪来少年时期离开长乐赴广州读书,直到1980年,他55岁时才重返故乡福州。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各种学术思潮涌入国门,学表演或从事表演的人都知道斯坦尼表演体系,但多数只知皮毛。
当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福建省文化厅厅长万里云从蔡明森那里得知闻名海内外的斯坦尼研究专家郑雪来先生祖籍福州长乐,即指示省文化厅艺术处、戏剧研究所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分会联合邀请郑雪来老师讲座………这之后的40年,郑雪来来福州的次数不下30次。
1989年,郑雪来召集了国内百余名电影学者和导演,开始主编大型学术工程《世界电影鉴赏辞典》。该辞典于1991-2003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首编”“续编”“三编”和“四编”共四卷,总字数超过500万,收集了全球800多部受到普遍承认的经典影片。
当年还不是互联网社会,影迷无法上豆瓣或百度搜索某部影片,而这套书是面向公众出版的,简直就是影迷的“宝藏指南”。上世纪90年代敢自称影迷的人,没人敢说不知道这套辞典。
为移植福州白玉兰
他锲而不舍
据福州一些文化人士介绍,80岁后的郑雪来时常一个人玩“失踪”,坐飞机回福州探亲,这让北京的家人非常紧张,屡次派人赶到福州,将他“押送”回家。
进入90岁后,他两次回福州,一次是三年前由二儿子陪他回乡,一次是去年3月他在大儿子陪同下来到福州。
郑雪来先生每次到福州,都会找学生蔡明森。晚报在采访蔡明森时得知,郑先生每次来福州,都会购买一些福州肉松、福州燕皮回京,他说过“肉松各地都有,唯有福州肉松让我能品味到家乡的滋味”。
郑先生偏爱福州的白玉兰,多次将福州的白玉兰幼苗带到北京移植,前几次都没能成活,当最后一次来自福州的白玉兰在自己北京的阳台花盆中开花时,他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到处打电话向朋友们“显摆”。
让我们共同缅怀!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