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上下杭。 记者 游庆辉 摄
【编者按】
福建,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福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海之间,不仅深藏悠久的历史,更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八闽大地,一代代传承接力赓续奋斗,传统文化焕发出青春魅力。
从今天开始,福建日报推出《为何偏偏是福建》系列专栏,由驻站记者向您推介八闽各地的历史传承、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带你领略山海画廊,品味清新福建。敬请关注!
这几天,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福州举行,让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受到世界瞩目。
世遗大会,为何花落福州?
保护文化遗产“家底”,福州有良好的理念和传统。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理念,推动制定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延续闽都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福州人民牢记嘱托,30多年来传承接力,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今,福州的文化遗产“家底”更加丰厚了。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了以昙石山、寿山石、三坊七巷、船政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经过精心呵护和活化利用,福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
来到福州,本地人都会自豪地向你“拱趴”(夸赞):“七遛八遛,不离虎纠(福州)”,这里是中国最绿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依山傍海、青山环绕、河网密布,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特色——福州人珍惜这一绿色“家底”。近几年,通过外修颜值、内塑品质,修建各类生态公园、串珠公园,福州森林覆盖率达58.36%,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生态环境,成为福州办会的重要优势。
更让福州人引以为傲的是,2020年福州GDP突破万亿元,经济实力的提升,支撑了交通、通信、会议场馆、公共服务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能较好地满足召开国际性大型会议的需求。另一方面,这几年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青运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大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
正因为这些优势叠加,世遗大会最终牵手文化名城福州,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
世遗大会的举办,将给福州人带来什么?
咱虎纠,更有“细节”了。河道在变美,街景更现代,公园更多了——老百姓最先感受到的,是身边城市品质的变化。这得益于福州在筹备大会过程中以“绣花功夫”全力打好城市品质、古厝保护、生态环境、产业项目、文明素质提升攻坚战,城市的软硬件有了快速的提升。
“虾油味”,原来也是宝贝。随着世遗大会的召开,更多人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价值。其实,承办世遗大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宣传关于文化遗产理念的过程,更是普及身边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保护名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闽都文化,更“出圈”了。今年初,福州市提出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通过世遗大会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现了福州古厝保护特色及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闽都文化的影响力,正渐渐“走出去”。
福州形象,更国际化现代化了。世遗大会,让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成果,展现在世界面前,城市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海内外的福州人,对家乡更自豪、更自信。
以举办世遗大会为契机,福州正在高标准组织推动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工业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申遗工作,做好闽都文化活态保护,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有福之州”,正以更坚实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记者 吴旭涛)
记者看世遗
灵秀乌山,一座书法博物馆
乌山位于福州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称为“三山”。乌山是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古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山体景观系统中的标志性节点。乌山历史风貌区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连成一片,是国家5A级景区。乌山风景秀丽,素有“蓬莱仙境”之美称,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
“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道出了福州作为山水城市的厚重资源。其中的“三山现”,便是乌山、于山、屏山。其中,乌山被称为“三山之首”。在乌山的最高处,有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题字的摩崖石刻——第一山。
21日,参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嘉宾们登临乌山,参观考察这里的生态美景、文化底蕴。虽然乌山海拔只有84米,却让很多来自广西和云南等地、见惯了名山大川的嘉宾连声喝彩。“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与昆明石林有异曲同工之妙,来到这里,感觉既新鲜又亲切。”来自云南省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高红侠感慨地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传说中,乌山确实有仙,这也是乌山之名的来历——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传说已不可考,但乌山胜景千年仍在。宋代福州太守程师孟将乌山与蓬莱、方丈、瀛洲相比,还在山上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修建了道山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此作《道山亭记》,让乌山美景闻名遐迩。
登上乌山后,嘉宾们发现,文化底蕴是比自然风光更美的风景,尤其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摩崖石刻。
海拔不足百米的乌山,珍贵的摩崖石刻多达200余处。不仅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兼备,而且出自米芾、李纲、朱熹、曾巩等书法大家、历史名人之手,堪称文化瑰宝。石刻内容包括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等,文类齐全。更难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纪年明晰、书法遒劲、雕刻精湛。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李阳冰“般若台铭”篆书石刻。李阳冰的篆书与秦代李斯齐名,被称为“大小李”。这块石刻与浙江处州的射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
这些石刻让大家惊叹不已。来自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齐俊连声感叹:“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一座露天书法石刻博物馆,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太深厚了。以后有机会来福州,我一定还要再登乌山。”
道山亭、先薯亭……嘉宾们登山途中,休憩歇脚的一座座凉亭,同样在静静诉说着闽都文化的生动故事。
一段故事一座亭,让不少嘉宾深受启发。贵州省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的莫如铁表示,福州很重视各景点景区历史人文底蕴的挖掘,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很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既是风景名山,也是文化名山,福州乌山的秀美风光、千年底蕴,在世界遗产大会“刻”下了鲜明的印记。(记者 卞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