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的秋天,福建省长汀县的中复村,6000多人的红军队伍悄然集结,从这里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85年后,记者再次走进红军村追寻红色足迹,我们发现村里的很多的老房子都有一个现象——门板层次不齐。
在中复村的一处老宅,超坊围屋内,我们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1934年9月,蒋介石为打开中央苏区的东线大门,直取中央苏区,他电令李延年、宋希濂等部十几万人,向松毛岭进逼。第五次反“围剿”进入紧要关头,苏区全线告急,就在中复村不远处的松毛岭保卫战中,红军伤亡惨重。
超坊围屋—红军的战地医院 焦艳摄
中复村超坊围屋,是当时红军的战地医院。为救治伤员,苏区群众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奔赴前线,当时的中复村为支援红军战斗作出了巨大牺牲。
村里红军后代钟鸣说,战事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作为红军战地医院,很多伤员从山上被运送到围屋救治,在缺少担架的情况下,许多群众就把自家的大门、床板拆下来,作为担架运送伤员。后来这些门板有的破损、有的丢失,无法完整的装回门上。
直到今天,当人们走在中复村里会发现,很多老房子的门板都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甚至并不与大门匹配。“家家户户无门板、家家户户无床板”也成为了当时老百姓支援前线,与红军同舟共济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