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便利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各大城市,默默守候晚归的“打工人”,正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见到你就幸福!”厦门见福便利店这样一句温暖的话语,陪伴了广大市民14年。在成立14周年之际,见福便利店又有了新动作。
“美识家”工厂投产
12月8日,位于海沧东孚见福产业园区的见福烘焙品牌“美识家”烘焙工厂正式投产,并将在200家见福门店同时上架。
在见福产业园区,见福便当生产车间也将投产,主要生产快餐和其它速食。在自制食品上线后,烘焙及便当生产车间,与物流配送中心、实体门店,构成了见福新零售体系的“三驾马车”。
这也意味着,见福产业链由“数字零售”延伸到了“制造业”。于见福而言,“美识家”烘焙工厂缩短了很多中间的流通环节,保证了产品品质,也丰富了见福便利店的商品结构。
见福董事长张利曾表示,如今便利店正走向制造型零售业,而投资5.5亿元,预计今年投产的包括烘焙厂、常温配送中心、研发楼、鲜食厂、冷链仓库、常温仓库、综合办公楼在内的见福生产基地,正是为制造型零售打好基础。
作为福建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见福便利店早已是国内区域便利店龙头的代表之一。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见福便利店位列第10名,如果剔除日资及非专业便利店,见福的行业排名能达到第4位。
截至2020年6月30日,见福便利店门店数量达1719家,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四川三个省份。
不断“跑马圈地”
见福第一家门店是张利于2006年11月在厦门乌石浦创立。
当然,见福也不能摆脱行业“魔咒”,按照便利店行业规律,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的营运周期。见福便利店前七年也都是出于亏损状态,2014年斥资3000万元收购台资品牌厦门悦士便利店,开始走上扩张道路,渐渐盈利。
近年来,见福颇受资本青睐。2018年4月9日,北京红杉盛德股权投资中心出资2500万元成为见福新股东,占股20%。当年,见福便利的估值大约为12亿元。
随着倍顺、美宜佳等连锁便利店在厦门遍地开花,见福开始走出福建,向省外“跑马圈地”。
就在今年5月,见福与成都山海蓝图达成战略合作,成都山海蓝图全权委托见福经营管理成都地区门店,成都山海蓝图的106家门店(即成都全时便利店)全部加盟见福。据悉,这106家全时门店均为直营门店。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成都山海蓝图超市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山海蓝图)的股东仅剩一个——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股东类型为企业法人。
可以说,目前这106家门店实际上已经算是见福的直营门店了。实际上,在接手成都全时便利店106家门店之前,见福已经在成都开出了近20家门店。而在托管加盟的这半年,见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成都便利店市场站稳脚跟。
张利预测,福建的便利店容量在10000家左右,他希望未来见福便利店能够占据其中一半的市场份额。据他透露,目前见福便利店的门店数仍然在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快速增长。
互联网大鳄站队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有所下滑。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同比下滑10%—15%。再加上同质化、高成本等因素,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处于较为微妙的阶段。
尽管如此,向来强调独特性的见福依然动作频频。
除了将紧抓成都市场以外,今年6月旗下的福客直播基地正式启动,8月还迎来了京东系的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据天眼查信息,京东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
其实,见福在今年3月18日就与京东集团有所交集,当时是与京东友家铺子进行社区拼团项目,在32家门店开始试运营,并在一个月后通过云签约正式结盟。
据了解,在京东集团战略入股见福后,目前双方已在采购、物流仓储、营销、金融等多个方面达成合作。
在“双十一”期间,京东直播对见福福客直播基地授权,创下“线下同比增长10%,线上同比增长786%”的佳绩。见福也在京东主站开设了旗舰店,同时通过联手京东到家,加入京东全城购业务。此外,京东还为厦门见福提供配送服务,在福州建立闽北仓,在成都建立第三方仓库。
据悉,见福是京东集团入股的第一家便利店。实际上,互联网大佬入主便利店已不是新鲜事,阿里巴巴此前曾斥资5亿元完成对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战略入股。
互联网巨头接连出现在便利店赛道,可见这个行业的潜力之大。据CCFA发布的2020年便利店行业报告显示,便利店行业是近三年来中国销售额增速最快的零售业态之一,其年均销售增幅达到约20%,年均门店增幅接近10%。
对于便利店行业而言,电商巨头入股如虎添翼。便利店与电商巨头联手,或许能开辟出一番不错的天地。
朝向“智慧新零售”
当下,便利店虽受疫情影响,前进的脚步有点滞缓,但国家对于便利店的发展还是寄予厚望的,整体社会地位见涨。
自2019年起,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扶持便利店发展。2020年初,商务部等13部门更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推动门店数字化改造、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化、集约化水平、创新连锁经营方式、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
据商务部官网显示,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拟在全国范围开展三年行动,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整合,推动门店规模倍增。
尽管大环境利好,便利店运营仍有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高成本运作。毕马威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便利店门店运营成本仍然保持高位,25%的便利店净利润率为负数,37%的便利店净利润率在0%—2%。
另外,虽然当前有不少便利店都与线上平台接轨,但实际上却仅仅是一个辅助或补充的作用,线上平台也不能给便利店带来更多的订单,有数据显示,很多便利店品牌的线上订单占比不到10%。
那么,便利店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见福便利店给出了其中一个答案,那就是向“智慧新零售”进军。过去的五年时间里,见福一直为之努力,2015年投资了占地75亩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并自主开发“见福便利店管理系统APP”,2017年引进工业4.0自动化分拣系统与设备,并不断投资提升信息化系统与建设,2020年9月被见福定位为数字指挥中心的“数字驾驶舱”上线运行……
此外,见福为了转向“制造型零售企业”,近年来每年投入近千万元,通过数字中台实现物流和会员数字化,管理、商品和运营数字化,以及员工培训数字化等。
见福便利店还在建设中国便利店行业最大的产业园区,希望能够形成便利店的物流、制造、供应链的一体化。投产后,见福产业园区的产值将达到5亿元,配送规模将达到50亿元,或将成为中国便利店行业最大的产业园区。
见福为何要打造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
或许想法是源自日本便利店三杰——全家便利店、7-ELEVEN、罗森便利店。有媒体曾报道过,这三家便利店背后都有商事支持:7-ELEVEN的控股股东是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在中国还有伊藤洋华堂百货;全家便利店的背后是伊藤忠商事(100%股权收购);罗森便利店则是三菱商事。
因此,有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支撑,对于便利店长期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在这个系统中,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物流配送,或是销售,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便利店就加大了自主权。
而有了京东集团的站队,见福这个生态系统又得到了电商配送和到家服务的良好补充。
“要有富人的梦想,别过富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表面上都学7-11,早就破产了。”张利早前说过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见福坚持独特性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