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头条焦点人物

黄鸿年:中国资本运营第一导师

发布时间:2019-07-30 阅读量:10427 作者:邹挺超

在《福布斯》发布的2018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Singapore’s 50 Richest)中,黄鸿年以15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22。

近些年来,黄鸿年似乎已经淡出商业江湖。《福布斯》2016年有一组报道,主要聚焦他的博物馆以及在佛教文物收藏方面的故事。而最近的报道,则是2017年9月,他注册了一家名为“一带一网”(One Belt One Net Pte Ltd)的公司,并宣布投资50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数据中心,计划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提供网络通讯和数据中心服务。

不过,他早年所留下的商业传奇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在中国,他以著名的“中策现象”缔造者为人熟知,作为中国资本运营的导师,其案例写入许多教科书;在新加坡,他通过联合工业,并购新加坡置地,留下以小博大的传奇;在香港,他将得信佳出让给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使得盈科数码动力得以借壳上市。

2003年,鸿年慈善基金会成立,黄鸿年表示,此后的精力将投入慈善事业。

黄鸿年的成名之战,早期在资本运营领域,在淡出资本运营之后,则在金融投资领域。

1960年,他在父亲黄奕聪的安排下,到中国读书。在中国10年,让他对中国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为后来缔造“中策现象”打下了基础。

黄鸿年青少年时期照片

1980年,他离开家族企业单飞。在新加坡他收购了联合工业,并以联合工业为根据地展开一系列并购出让的项目买卖。1990年,他完成了当时新加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战,一举并购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专业写字楼开发商——新加坡土地,并改名新加坡置地。

此后,他转往香港发展,并收购了处于亏损状态的日资上市公司——“红宝石”,并于当年12月12日将其更名为“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为“中策”。从1992年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开始,中策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大陆设立了200多家合资企业,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在当时的中国史无前例。

一时之间,中策收购国企并包装到海外上市的做法被称为“中策现象”。中策现象作为资本运营的范例以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典案例,被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列入MBA教材,黄鸿年也被称作中国资本运营的第一导师。

2000年,黄鸿年出让中策所有股份,此后,转向金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他被人誉为“股市金手指”。而他也确有“点石成金”的本领:2000年,转让得信佳给李泽楷;2003年,在非典疫情背景下,新加坡股市一篇低迷,他又上演“大众钢铁争购战”,让大众钢铁起死回生;2005年,让盛隆环保起死回生……

黄鸿年坚持“人弃我取”的投资哲学:当行情失去理性地上涨,卖掉股票离场;当行情失去理性大跌,则抓住时机入场大买。

他将自己的“商场秘诀”归纳为六个字:识人,用人,诚信。他在商界的“首秀”,就是从识人用人开始,大胆用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请来日本高级经理,尽管自己毫无商业经验,但通过“请最好的人”,依然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