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该书屋获评第二届“福建省示范书屋”称号。
岸头书屋,它不单是一个阅读学习场所,更是一个引领村民朝向明亮未来的精神家园。
在晋江市磁灶镇延泽社区书屋里,村民和孩子围桌读书,书香气息扑鼻而来。
一路辛苦一路风尘。你可以停下来歇个脚,到田里茭白采摘观光,沿途路边也有茭白生吃试吃,看茭白加工……
翠郊农家书屋通过拓展书屋服务功能、规范书屋日常管理、强化优质文化供给,提升当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因此成为翠郊村一张靓丽名片,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闽西北大山深处,曾分布着大大小小2万多座土堡。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土堡记载着家族的兴衰浮沉,镌刻着时代的记忆,凝聚着文化的印迹。三明是福建省内土堡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但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和历史变迁,现存土堡仅200余座,其中保存较好的只有40余座,濒临消失。
自实施“三全育人”的创新机制以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的育人品质得到积极印证。
福建省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2005年,前身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是三明市仅有的一所市属综合性高职院校。
在全国文明村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都康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农家书院——祥和书院。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院长陶榕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落地”教育,职业学校的“根”在地方,特色在产业。
“文化进万家 经典永流传”昆曲《牡丹亭》《西厢记》全国巡演厦门站演出的圆满落幕,5月16日将在福建大剧院启幕。
建筑文化遗产如何活化与利用,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大热门议题。
农家书屋不仅承担着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而且也是农民群众增长知识技能、吸取致富“真经”的前沿阵地。
巍巍文昌塔,朗朗读书声。靖城镇湖林村沿溪而建,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靖文昌塔正坐落于此,高耸挺拔的文昌塔世代是靖城镇人民尚学之风的象征。近年来,靖城镇湖林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模式,激发农家书屋新活力,充实乡村振兴“文化粮仓”。 一、站点联动,丰富文化阵地内涵靖城镇湖林村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科普基地、文化大讲
松柏村位于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松柏村境内的毛茶山上奇山秀水,曲径通幽,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曾时常往返此处读书、讲学、著述。近年来,松柏村立足打造“朱子文化示范村”,深挖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引进“卡通朱子”文化IP,以农家书屋为据点,打造朱子书屋、朱子文化墙等一系列“朱子文化IP”项目,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积极推进“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松柏。朱子书屋内景小书屋
松溪县茶平乡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既有享誉中外的湛卢宝剑,又有全省茶旅综合体示范点“万亩生态茶园”。景色虽美,但囿于资金、土地等问题,全乡始终未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文化宣传阵地,15624名百姓缺乏集中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场所。为此,2022年茶平乡党委、政府以提升农家书屋品牌为抓手,以建设“茶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松溪县科技特派员学校茶平乡分校”等项目为契机,通过邀请同济大学、中国茶科所、福建经济学校等专业